今日资本市场迎来两只新股,聚焦于有色金属及新能源产业两大核心领域。
备受瞩目的“宁王”宁德时代(CATL)与“迪王”比亚迪产业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宏工科技(301662.SZ)正式开启创业板IPO申购,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深耕有色金属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瑞林(603257.SH)登陆沪市主板。
首先,将目光投向今日启动申购的宏工科技。这家专注于散装物料自动化处理解决方案的企业,精准定位于粉料、粒料、液料、浆料等多种形态物料的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关键配件以及配套的控制软件,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料自动化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宏工科技的商业模式紧密围绕下游客户的需求展开,通过深入理解客户的产品特性、工艺流程、产能规划、质量标准等关键要素,整合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输出最优化的自动化处理方案。
招股书详尽披露,宏工科技构建了庞大且精细的工艺模型库和物料性质数据库,涵盖了锂电池、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多个关键工业领域,积累了数千种工艺模型单元以及同样数量级的物料性质研究成果。这一数据资产的积累,使得宏工科技能够迅速响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精准匹配工艺参数,适配相应的工艺模型,从而为客户构建成熟高效的工艺流程。这种定制化、高效率的服务模式,显著降低了客户在新建或扩建项目中的试错成本,有效缩短项目周期,为客户产能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宏工科技凭借其完备的技术储备和跨领域的应用经验,已成为锂电池和精细化工等高增长行业的关键供应商。其客户名单星光熠熠,囊括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国内顶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以及华友钴业、容百科技、杉杉股份、长远锂科等关键材料供应商,充分证明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品质。“宁王”和“迪王”等头部企业的认可,无疑为宏工科技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市场背书。
然而,招股书中披露的应收账款数据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2021年至2024年6月,宏工科技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分别为2.05亿元、6.94亿元、13.71亿元和14.4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分别为18.74%、23.63%、36.85%和46.57%。对此,宏工科技方面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所致。特别是在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应收账款金额也相应大幅增加,导致其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相对较高。投资者在申购时,需要对这一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
另一厢,今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瑞林,则是国内有色金属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公司深耕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涵盖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EPC)、装备集成等一站式工程技术服务。同时,其业务范围也拓展至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中国瑞林的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可追溯至1957年成立的“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是国家有色行业首批八家部属甲级设计单位之一。
从工程建设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瑞林的业务布局以工程设计咨询为核心,并向上下游延伸,覆盖了工程总承包、装备集成、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等多个关键环节,构建了完整的服务链条。从服务领域来看,公司不仅深耕有色金属采、选、冶、加工全产业链,还在环保、市政及民用建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其跨行业的服务能力。
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中国瑞林与国内外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国内客户包括中国有色矿业、国家电投、中国铜业、中国宝武、中国铝业等大型央企、国企和企业集团,海外客户则包括嘉能可斯特拉塔(GLENCORE)、必和必拓(BHP)、力拓(Rio Tinto)等国际矿业巨头,充分体现了其在全球有色金属工程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根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于2024年9月公布的行业数据,中国瑞林在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方面位列全国第37名,工程总承包营业额位列第94名;在境外市场,其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位列第29名,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位列第25名。这些排名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瑞林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宏工科技的IPO申购和中国瑞林的成功上市,不仅是两家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有色金属和新能源两大关键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和发展动力。投资者在关注新股申购和上市表现的同时,更应深入分析其所处的行业地位、技术优势以及潜在风险,从而做出审慎的投资决策。资本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