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4月2日长江综合金属镨均价为605,00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500元。尽管涨幅较小,但在缅甸地震冲击供应链、国内配额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镨价已连续多日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其他稀土品种如氧化钆、氧化铕等价格暂稳,但市场整体观望情绪浓厚,下游磁材企业采购仍以刚需为主。
核心热点:缅甸地震加剧稀土供应紧张预期
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的7.9级强震(全球十年内最强陆地地震之一),已造成稀土开采与运输受阻。缅甸作为我国稀土进口第一大来源国(占比约60%),其腾冲–德林达依稀土成矿带是重要产区,此次地震可能进一步压缩稀土矿进口量,尤其是镨、钕等轻稀土供应。当前国内稀土矿库存本就处于低位,叠加环保政策与配额增速放缓(2024年国内开采配额增速仅5.88%),短期供应端收紧预期强烈。
供需格局:需求多点爆发,长期缺口扩大
下游需求持续扩张:
新能源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单车镨钕用量2-4kg)、人形机器人(单台需求20-40kg)成为核心增长点。招商证券预测,2027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将达23.1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20.2%。
工业升级与节能改造:风电、节能电梯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政策推动下稀土永磁渗透率加速提升。
供应瓶颈凸显:
国内稀土生产配额由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主导,CR5集中度达85%,资源管控强化下中小企业加速出清。
缅甸地震导致进口矿短期承压,全球供应链风险溢价抬升。
龙头企业动态:扩产与技术升级并行
金力永磁:2024年钕铁硼产量同比增长42.4%,2025年产能将达4万吨,并布局人形机器人磁组件生产线,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北方稀土:作为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90%储量,政策配额优势显著,2025年第一批配额预期收紧或进一步推升资源溢价。
中国稀土集团:中重稀土分离龙头,镝、铱等稀缺资源配额占比超40%,受益于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需求增长。
镨价未来一周走势预测
短期逻辑:
利多因素:缅甸地震导致的供应链扰动、国内库存低位、新能源需求刚性支撑。
利空因素:当前价格高位抑制磁材企业采购积极性,市场实际成交偏弱。
预测结论:
未来一周镨价或延续温和上涨趋势,预计价格区间在605,000-610,000元/吨。若缅甸矿进口恢复不及预期,价格可能突破区间上沿;但需警惕下游企业短期观望情绪对涨速的压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