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深夜,株洲冶炼集团一纸公告,让沉寂已久的有色板块瞬间沸腾,据其公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88.63%,扣非净利狂飙至5.94亿元。
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行业认知,更撕开了传统冶炼企业靠天吃饭的刻板印象。
当锌价在2.4万元/吨高位震荡、铅价创下五年新高的时刻,株冶用一份“教科书级”的周期答卷证明:老树也能开出新花。
这场业绩盛宴的幕后推手,藏在两张王牌之中。
其一,是“锌基合金+新能源汽车”的隐秘交易。
当造车新势力疯狂争夺轻量化赛道时,株冶的锌合金悄无声息地打入了特斯拉、比亚迪的供应链。
不同于传统压铸件,这种含锌合金在散热性、耐腐蚀性上实现突破,单品毛利率飙升至28%,比传统产品高出整整15个百分点。某券商分析师拆解财报发现,仅此一项便贡献了二季度35%的利润增量。
其二,是“铅再生+多金属回收”的暴利闭环。
在湖南水口山基地,株冶的熔炼炉昼夜不息,将废电瓶、铅精矿转化为粗铅。更精妙的是,副产品硫酸、金银钯等十几种贵金属被悉数提取,其中仅银的回收率就达到99.2%。
但这场盛宴并非毫无隐忧。
锌价正站在十年高位的悬崖边,LME库存连续七周攀升暗示拐点临近;而铅的下游蓄电池厂已传出减产传闻。
对此,株冶祭出“技术降本+管理革命”组合拳:智能工厂让人均产能提升40%,阿米巴模式将成本细化到每克原料,废水零排放系统每年省下千万元环保罚款。更隐蔽的杀手锏是“期货套保+长单锁价”,上半年通过金融工具对冲了60%的价格波动风险。
在更高维度上,株冶的野心指向城市矿山。
其主导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已覆盖中南五省,计划三年内建成千万吨级回收体系。这个隐形的资源帝国,不仅能平抑原料价格波动,更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当竞争对手还在为矿权厮杀时,株冶已悄然掌控城市中的“流动金矿”。
这场战役的胜负手,最终落在国企的体制优势上。
当民企还在为环保投入斤斤计较时,株冶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已悄然投产;当同行还在观望技术升级时,其“揭榜挂帅”机制已攻克6项卡脖子工艺。正如湖南大学教授曹二保所言:“株冶的88%增速,是周期红利与管理革新的化学反应,更是国企在产业升级中的一次惊艳转身。”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