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锑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价格飙升,长江现货1#锑的均价从月初的154000元/吨一路攀升至月末的218000元/吨,涨幅高达41.6%,创下该品种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月度波动。3月31日,锑价单日跳涨5000元/吨,市场交投量激增300%,折射出战略资源争夺战与新能源革命双重驱动下的极端供需矛盾。
本轮锑价暴涨的核心逻辑源于供应端的结构性坍塌。全球最大锑矿产地湖南冷水江矿区因环保督察升级,3月中旬起全面停产整顿,直接影响我国40%的锑精矿供应。与此同时,俄罗斯宣布将锑列入“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清单”,对非独联体国家出口配额削减60%,导致欧洲冶炼厂原料库存骤降至5天用量。供应危机传导至产业链中游,国内锑锭生产企业开工率跌破50%,而海外再生锑回收体系受制于印度尼西亚镍钴矿罢工事件,废料供应量锐减30%。行业数据显示,全球锑显性库存已降至1.2万吨,仅相当于12天的全球消费量,现货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极端状况。
需求端的新旧动能共振加剧价格波动。传统应用领域出现超预期增长,随着北约成员国将军工储备周期从5年压缩至3年,弹药制造所需的锑基阻燃剂采购量激增80%。更关键的是,新能源革命正在重塑锑的需求结构——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超预期,作为负极材料核心添加剂的锑粉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仅宁德时代公布的2025年产能规划就将消耗全球15%的锑供应。此外,光伏玻璃澄清剂配方升级推动锑用量提升35%,风电轴承新型合金的锑掺杂比例突破3.5%,多重技术突破形成需求叠加效应。据测算,2025年全球锑需求缺口将扩大至8万吨,较2024年翻两番。
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放大价格波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锑期货未平仓合约在3月激增220%,投机资金占比突破45%,部分对冲基金利用“中国供应链脆弱性”叙事进行逼空操作。现货市场出现罕见的“挤仓”现象,贸易商为履行长协合同在现货市场扫货,推动加工费从月初的8000元/吨暴涨至280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物资储备局于3月下旬秘密启动10年来首次锑收储,进一步加剧市场紧张预期。
展望后市,锑价的疯狂涨势或面临政策干预与技术替代的双向制约。工信部已约谈主要生产企业要求释放应急储备,缅甸佤邦第二特区新探明锑矿带有望在二季度试生产。但短期内,4月俄罗斯出口配额拍卖的争夺战、湖南矿区复产进度及新能源巨头锁量保价协议的执行情况,将成为左右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市场分析指出,若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锑价可能上探25万元/吨的历史新阈值,但需警惕高价对下游应用的毁灭性冲击——已有玻璃生产企业尝试用铈锆复合物替代锑元素,这或成为颠覆供需格局的潜在黑天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