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终端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效率突破、硅碳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跃升以及硫化锂基复合体系的界面稳定性优化,成为当前电化学储能领域最受瞩目的三大技术攻关方向。这些材料革新不仅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更将重塑新能源汽车、便携电子及储能行业的技术格局。
3 月 27 日,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在珠海投产,由粤能集团与卫蓝新能源共建,总投资 10 亿元,年产能 6GWh,实现全球首款 314Ah 大容量混合固液电池量产。该产线采用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热失控温度提升超 40%,能量密度提升 50% 且重量仅增 20 公斤,续航突破千公里。产品覆盖新能源商用车、储能等领域,与六家企业签约加速转化。项目构建 "研发 - 生产 - 应用" 生态链,珠海同步启动固态电池产业链攻关,打造全球储能产业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抢占万亿市场提供战略支撑,树立行业示范效应。
本观点仅供参考(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