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中国氟化工龙头企业多氟多(002407.SZ)发布两份引发市场剧烈震荡的财报: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2.07亿元,同比下滑31.25%,净亏损3.08亿元,较上年5.11亿元盈利急转直下;而2025年一季度却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净利润6473.06万元,同比激增69.24%。这组冰火两重天的财务数据,揭开了一场新能源材料行业洗牌期的生死博弈。
巨亏3亿背后的行业寒冬
年报显示,多氟多2024年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产品价格跌幅超80%,直接导致毛利率从2023年的15.6%腰斩至7.2%。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板块计提3.4亿元资产减值,叠加存货减值影响,成为亏损主因。这一困境折射出全行业危机——全球六氟磷酸锂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不足10万元/吨,迫使包括天赐材料在内的竞争对手同步陷入亏损泥潭。
一季度逆袭的三大引擎
令人意外的是,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69%,扣非净利润增幅更达157%,主要得益于:
成本管控革命:通过短流程工艺优化,六氟磷酸锂单吨成本下降23%,抵消价格下行压力;
高毛利产品突围:半导体级氢氟酸收入占比提升至18%,毛利率达35%,拉动整体利润率回升至9.1%;
海外市场破局:韩国工厂投产使出口占比提升至27%,规避国内价格战漩涡。
战略重构: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卡位
管理层正进行深度战略调整:
砍掉落后产能:关停3条低效电池产线,年节约成本1.2亿元;
押注技术迭代:投入4.3亿元研发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锂盐,实验室样品获宁德时代认证;
布局循环经济:投资5万吨废旧电池回收项目,金属回收率突破98%,预计2026年贡献3亿元利润。
行业拐点下的资本博弈
尽管年报披露每10股派现2元的分红方案,但市场更关注估值逻辑转变——当前198倍PE远高于行业45倍均值的异常现象,正被两大预期修正:
供给端出清加速:行业40%产能已处于现金成本倒挂,中小企业退出将提升多氟多市占率至35%;
需求端曙光初现: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触发海外订单激增,公司匈牙利基地获宝马20亿元长单。
机构分歧中的估值密码
北向资金一季度逆势增持37%,与国内机构减持形成鲜明对比。中信证券测算,若六氟磷酸锂价格回升至15万元/吨,2025年净利润将达8.2亿元,对应PE降至24倍,存80%上涨空间。但需警惕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可能引发的二次探底风险。
这场从巨亏到盈利反转的戏剧性转折,不仅考验着多氟多技术迭代与战略定力,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升级的微观样本。当行业寒冬进入倒计时,率先完成技术突围的企业或将收割下一轮周期红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