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今日(21日)下午举办主题为“边界觉醒”的超级科技日活动,现场重磅展示了其钠离子电池技术成果,释放出钠电产业化加速的信号。据现场展品及信息透露,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与能量密度两大核心指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展现出钠电技术在储能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同日,宁德时代正式揭晓了全球首个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钠离子动力电池——“纳新”,并明确该创新电池将于2025年12月开启量产进程。
低温性能突破行业瓶颈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表现。测试数据显示,在-10℃低温条件下,电池从10%电量充至80%仅需短时间,且-20℃时能量保持率仍高于80%。这一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快的痛点,为新能源汽车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
能量密度逼近磷酸铁锂
能量密度方面,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达到160Wh/kg以上,已接近主流磷酸铁锂电池水平。这意味着在保持钠电成本优势的同时,其续航能力并不逊色于现有锂电技术,为大规模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及部分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能力六边形”构建全面竞争力
现场展牌揭示,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在快充、低温、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及成本六大维度形成均衡的“能力六边形”。特别是在快充性能上,钠电相较于锂电具有先天优势,结合其资源丰富的特性,有望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发挥关键作用。
产业应用进程提速
钠离子电池的发布标志着宁德时代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的又一里程碑。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锂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钠电作为重要补充技术路线,其商业化进程备受关注。宁德时代此次技术展示,不仅验证了钠电技术的成熟度,也为后续量产应用铺平道路,有望推动新能源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行业影响与展望
钠离子电池的突破,不仅为宁德时代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更为整个新能源行业注入新活力。随着钠电产业链逐步完善,其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与锂电形成互补,共同推动能源转型。未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两轮车、微型电动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值得期待,而宁德时代的技术突破或将加速这一进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