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端:氧化铝与电解铝的“扩张悖论”
1. 氧化铝:高增长与高库存的囚徒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氧化铝产量达747.5万吨(同比+10.3%),一季度累计产量2259.6万吨(同比+12.0%)。尽管产量持续扩张,但市场却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供应过剩加剧:国内氧化铝社会库存突破395.8万吨,叠加进口窗口开启压力(澳洲FOB价格跌至373美元/吨),现货价格已跌破山西地区现金成本线(3250元/吨)。
成本倒逼减产:河南、贵州等地氧化铝厂因现金流亏损启动检修,3月运行产能环比下降2.85%至8860万吨/年,但印尼新增100万吨产能释放加剧全球过剩。
2. 电解铝:产能天花板下的“紧平衡”
3月电解铝产量374.6万吨(同比+4.4%),一季度累计1106.6万吨(同比+3.2%)。尽管西南地区复产推进(云南宏泰150万吨产能维持满产),但供应弹性受制于政策约束:
置换产能主导:四川、广西等地复产以产能置换为主,包头铝业老旧产能退出抵消增量,实际供应净增有限。
库存去化加速:4月初电解铝社会库存降至74.4万吨(同比-13.8万吨),LME库存同步回落至45.9万吨,低库存支撑铝价韧性。
二、需求端:传统与新兴赛道的“结构性撕裂”
1. 传统领域:建筑与出口双杀
地产链持续萎缩: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数处于“偏冷”区间,建筑型材开工率仅61%,铝材产量增速(1.3%)显著低于电解铝供应增速。
出口遭遇关税狙击:美国对华铝材关税从104%升至145%,1-2月铝材出口同比下滑4.5%,企业转向东南亚转口贸易避险。
2.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需求新引擎
铝合金爆发式增长:3月铝合金产量165.5万吨(同比+16.2%),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镁铝替代加速)与光伏边框需求(受益于国内电价新政)驱动增量。
高端铝材国产化突破:东轻特材成功试制高镁焊丝坯料,隆基股份铝合金支架订单同比增长35%,高端应用领域进口替代提速。
三、成本与价格:氧化铝坍塌VS电解铝利润扩张
1. 成本曲线重构
氧化铝陷入“死亡螺旋”:国产铝土矿价格松动(晋豫地区环比降5%),烧碱、煤炭等辅料成本下行,行业加权成本降至3158元/吨,但价格跌幅更快(山西现货跌破3000元/吨)。
电解铝利润空间扩张:氧化铝成本占比降至40%(2024年为55%),电解铝行业加权利润达3700元/吨,云南水电优势企业(如云铝股份)毛利率突破25%。
2. 价格分化加剧
氧化铝震荡探底:海外低价货源冲击(印尼新增650万吨待投产能)与国内新产能释放(广西200万吨项目4月满产)压制反弹空间,预计二季度运行区间2800-3200元/吨。
电解铝高位韧性:LME铝价站稳2450-2550美元/吨区间,沪铝主力合约受低库存与政策预期(国内“设备更新”补贴)支撑,短期目标20500元/吨。
四、国际贸易与政策:关税“灰犀牛”与绿色转型
1. 中美关税博弈冲击链
汽车产业链重构: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倒逼特斯拉墨西哥工厂推迟投产,中国铝材对美出口占比降至5%(万安科技等企业加速转向欧洲市场)。
俄铝转移战略:欧盟对俄铝制裁豁免期临近,俄铝加速向亚洲仓库转移(3月对俄氧化铝出口15.4万吨),LME库存俄铝占比升至82%。
2. 碳中和倒逼产业升级
碳足迹认证试点启动:百色电解铝碳标识认证落地,再生铝产能目标提升至600万吨/年(美国铝业低碳铝溢价达15%)。
电力成本博弈:欧洲天然气价格反弹至35欧元/兆瓦时,Trimet铝业德国工厂复产延后,国内云南水电稳定性成供应风险点。
五、后市展望:过剩与转型的双重博弈
1. 氧化铝:亏损倒逼出清,关注边际减产
若价格持续低于3000元/吨,二季度减产规模或达200万吨/年,但印尼新增产能投放可能抵消供应收缩效应。
策略提示:逢高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关注具备自有矿山的中国铝业(601600.SH)。
2. 电解铝:低库存+政策红利下的结构性机会
新能源需求(光伏+新能源汽车)年增量80-100万吨,对冲传统领域下滑,铝价中枢有望维持19500-21500元/吨。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