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长江综合金属镨均价报58.5万元/吨,单日暴跌7500元/吨;氧化镨均价同步回落至44.5万元/吨,单日下跌2500元/吨。这是镨价自4月2日美国加征汽车关税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呈现“恐慌性抛售”特征。
关键数据对比:
需求萎缩: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后,中国钕铁硼磁材出口订单锐减19.3%,直接导致氧化镨社会库存较年初增长12%(约1.8万吨);
成本倒挂:北方稀土二季度稀土精矿采购价环比上涨1.11%至1.88万元/吨,但氧化镨市场价已跌破分离成本线(42万元/吨),中小分离厂面临全面亏损。
一、核心驱动因素:三重利空共振下的市场逻辑切换
关税冲击深化:出口链断裂风险加剧
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政策直接冲击稀土永磁出口,中国磁材企业出口交付周期从4周延长至12周,部分东南亚客户转向越南、马来西亚供应商,订单流失率预估达15%-20%。特斯拉、通用等车企为规避关税,加速本土化磁材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削弱中国轻稀土议价权。
技术替代加速:传统需求“断崖式”萎缩
铈铁合金替代:家电、消费电子领域镨添加比例从2.8%降至1.5%,转向成本低35%的铈铁合金,2025年替代量预计达3.5万吨(占轻稀土需求12%);
无稀土技术突破:澳大利亚ASM的MagNex无稀土永磁技术磁能积突破20MGOe,已在家电、低端电机领域实现10%替代率,直接挤压轻稀土市场空间。
库存压力与资金链危机
磁材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将账期延长至90天以上,贸易商被迫抛售库存。当前氧化镨社会库存量达5.2万吨,远超历史均值(3.8万吨),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
二、产业动向:龙头企业的“攻守道”与全球博弈
北方稀土:高端化转型对冲价格波动
资源整合:依托白云鄂博矿(全球最大轻稀土矿),镨氧化物自给率超90%,年末产能将扩至8万吨/年,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
技术突围:与中核集团合作开发核级镨合金,锁定第四代核电站控制棒订单(单台机组用量5-8吨),高端订单占比提升至40%。
国际竞争:美国“去中国化”战略遇阻
美国Mountain Pass矿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23%,本土精炼产能不足导致军工磁材交付延迟。五角大楼虽拨款5亿美元研发铈钴磁体,但性能仍落后传统产品20%,商业化需2年以上。
政策端:收储预期与出口管制动态调整
行业呼吁将轻稀土纳入商业收储体系,但工信部当前政策仍向中重稀土倾斜。市场传言北方稀土已启动企业级收储(规模约5000吨),但未获官方证实。
三、未来一周价格预测:弱势震荡中等待转机
短期逻辑:
利空主导:关税冲击持续发酵、铈铁替代加速、磁材企业去库存压力;
潜在支撑:北方稀土收储预期、风电装机季需求释放(单台5MW风机镨用量0.8-1.2吨)、核能订单集中交付。
预测结论:
金属镨:或下探56-58万元/吨区间,若跌破56万元可能触发技术性反弹;
氧化镨:受分离成本支撑,价格或徘徊于43-45万元/吨,但高库存压力下反弹空间有限。
风险提示:
缅甸冲突升级、美国回收技术突破(如硬盘拆解回收规模扩大)、无稀土电机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