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锌库存单日激增78,525吨(+70.1%),总库存攀升至190,550吨,创2021年6月以来新高。其中,新加坡仓库贡献全部增量(80,600吨交仓),使得该地库存占比超99%。这一异常变动揭示三重信号:
显性库存“失真”:新加坡作为亚洲融资交易枢纽,其库存突增可能包含质押融资、套利头寸等非市场化囤货,实际可流通锌锭或远低于账面数据。
供应过剩显性化:中国3月精炼锌产量达54.69万吨(环比+13.7%),4月预计增至56.87万吨,叠加海外冶炼厂复产(如秘鲁Yauli矿区恢复),全球锌锭供应进入加速释放周期。
隐性库存“冰山浮出”:贸易商将交易所外库存集中交仓,反映现货市场流动性枯竭与持货商抛售避险心态。
背景延伸:
矿端宽松延续:2025年1月全球锌精矿产量同比+3.93%,中国新疆、云南矿山产能释放,叠加非洲Kipushi矿投产,全年矿端增量或达4.3%。
冶炼利润修复:国产锌精矿加工费升至3450元/吨,进口加工费35美元/吨,叠加硫酸等副产品价格高位,炼厂开工率维持85%+。
一、需求“塌方”三部曲:传统、新兴与政策红利集体哑火
传统消费“旺季不旺”
建筑链坍塌:1-3月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3.0%,镀锌板开工率创五年新低,现货升水持续贴水。
汽车“用锌替代”加速:镁合金在轻量化领域渗透率突破5%,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进程提速(渗透率30%),锌需求年损失超20万吨。
新兴领域“青黄不接”
光伏支架用锌占比不足5%,储能领域锌基电池技术商业化停滞,难以对冲传统需求缺口。
电子级锌材进口替代进展缓慢,高端应用(如半导体靶材)仍依赖日韩供应。
政策刺激“远水难解近渴”
中国“设备更新”政策对锌消费拉动滞后,而美国对华锌产品加征25%关税导致出口订单锐减。
欧洲碳关税(CBAM)试点阶段增加高碳锌出口成本,国内再生锌产能占比不足20%,绿色转型阵痛加剧。
二、价格坍塌传导链:从成本支撑破位到宏观“补刀”
成本曲线击穿
当前LME锌价(约21830元/吨)已低于全球90%矿山现金成本(2600美元/吨),但高库存压制下成本支撑失效。
欧洲天然气价格同比+30%,电力成本占比升至25%,部分冶炼厂(如荷兰Nyrstar)被迫进入保养维护。
宏观“三杀”共振
美元流动性收紧:美联储缩表导致隔夜逆回购余额激增,美元指数反弹压制金属估值。
欧元区衰退深化:德国制造业PMI连续8月低于荣枯线,欧洲工业用锌需求同比下滑7%。
贸易战升级:美欧对俄锌制裁预期升温,俄铝加速转向亚洲市场,加剧区域供应失衡。
资金面“空头狂欢”
LME锌合约空头仓位突破15万手(历史峰值),基金净空头占比达80%,逼仓风险转向库存抛售恐慌。
三、锌价趋势推演:寻底之路漫漫,结构性机会浮现
短期(1-2个月)
惯性下跌:若LME库存突破25万吨,锌价或下探1800美元/吨(对应沪锌17000元/吨)。
反弹契机:云南夏季限电导致冶炼减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或触发空头回补,但高度难超2300美元/吨。
中长期(2025下半年)
弱平衡重建:价格跌破成本线或触发矿山减产(如Boliden Tara矿),但需累计减产30万吨+才能逆转过剩。
再生锌“逆袭”:政策扶持下废锌回收率目标提至30%,怡球资源等企业保级利用技术降本20%,抢占低端镀锌市场。
投资策略
产业套保:加工企业可逢反弹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出口商转向东南亚新能源订单规避关税风险。
资本配置:关注再生锌龙头顺博合金(002996.SZ)、高附加值锌材厂商罗平锌电(002114.SZ)。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