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稀土市场正经历新一轮价格震荡。海关数据显示,自4月3日我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政以来,中重稀土主力品种氧化铽价格上演"跳涨"行情,仅两周时间国内外报价涨幅均突破9.5%,成为本轮行情最亮眼的"风向标"。
市场监测机构最新报价显示,截至4月14日,国内氧化铽现货价格攀升至725-730万元/吨区间,较管制措施实施前暴涨9.6%。国际市场同步反应剧烈,氧化铽离岸价突破994美元/千克,涨幅达9.3%。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镝系产品价格不涨反跌,氧化镝报价下挫3.2%,暴露出稀土品种间的需求分化。
"这种结构性行情反映出产业端的替代效应正在加速。"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专家分析指出,磁材企业在钬铁合金技术突破后,已实现30%的镝元素替代,直接冲击镝系产品需求。与之相反,在航空航天、精密电子领域难以替代的铽元素,则因刚需支撑价格持续走强。
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稀土管理条例》的落地实施构建起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从资源开采到产品追溯形成闭环管理。北方稀土等头部企业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镨钕产品量价齐升,带动净利润同比增幅超预期。值得关注的是,缅甸矿进口量同比骤降42%,美国芒廷帕斯矿到港量减少28%,双重压力下国内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利用率已升至92%的警戒线。
需求端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同比增长37%,工业机器人关节电机耗用量激增65%。更引人注目的是,低空经济领域对高性能磁材的需求量实现从0到200吨级的突破。"每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需要消耗15公斤铽系材料。"某无人机生产企业采购总监透露。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产业资本已展开战略布局。五矿稀土宣布启动缅甸稀土精矿储备计划,厦门钨业则与高校共建稀土替代材料实验室。安泰科资深分析师认为,当前行情本质是产业升级的阵痛期表现,"当镝铈等传统元素价格回落时,镨钕铽等战略元素的价值正在重估"。
尽管海外市场存在短期波动,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管制新政实施首周稀土出口量同比仅下降8.7%,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这说明我国稀土产业的不可替代性。"中国稀土学会专家强调,随着人工智能设备、量子计算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释放,稀土供需结构将进入动态平衡新阶段。
这场由政策引导、技术驱动的产业变局,正在催生新的市场逻辑——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争夺,而是向着高附加值应用端的价值跃迁。当全球产业链开始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中国稀土产业正从"量的优势"转向"质的壁垒"构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