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工信部加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回收体系布局:安全与循环经济双轮驱动​​

​​工信部加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回收体系布局:安全与循环经济双轮驱动​​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标准政策发布会上宣布,将全面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重点通过​​健康评估标准化​​与​​回收网络多元化​​两大路径,破解当前锂电池随意丢弃、二次流通引发的安全隐患。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电池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为全球绿色出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标准政策发布会上宣布,将全面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重点通过​​健康评估标准化​​与​​回收网络多元化​​两大路径,破解当前锂电池随意丢弃、二次流通引发的安全隐患。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电池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为全球绿色出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一、顶层设计突破:健康评估与综合利用“双管齐下”​​

​​《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划定安全红线​​

工信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明确​​外观破损、标签缺失、内阻超标(>0.5Ω)、容量衰减率超50%​​等四类强制报废标准,并通过全国统一检测流程图指导消费者自查。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已设立2000余个健康评估网点,累计筛查电池超120万组,其中30%被判定需报废。

​​修订《行业规范条件》激活产业协同​​

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处理条款,要求企业同步建设​​梯次利用、拆解回收、热解转化​​三条技术路线。例如,宁德时代通过改造动力电池产线,已实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拆解金属回收率超98%。

​​二、回收网络建设:从“四城试点”到“全国覆盖”​​

​​试点经验:北京“社区回收柜+流动检测车”模式​​

北京市在朝阳区试点智能回收柜,居民扫码投递电池后可获碳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新电池或充电券。同步投入移动检测车,提供“现场评估-即时报废-补贴发放”一站式服务,单日处理能力达3000组。

​​企业主体:龙头企业构建“回收-处理-再生”闭环​​

​​车企主导​​:雅迪、爱玛自建回收体系,承诺每销售1辆新车配套回收1组旧电池;

​​第三方平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开发“锂电管家”APP,用户可在线预约上门回收,单组电池最高补贴80元;

​​技术赋能​​:格林美通过AI视觉分选技术,将电池拆解效率提升40%,金属纯度达99.9%。

​​三、消费端激励:以旧换新与安全补贴“双向发力”​​

​​补贴政策降低换购门槛​​

商务部等五部门明确,交售报废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电池车型,补贴额度可提高至15%(上限1000元)。上海、深圳等地叠加地方财政补贴后,消费者最高可获2000元优惠。

​​安全教育提升公众认知​​

工信部联合村(居)委会开展“电池安全进万家”行动,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普及锂电池存放禁忌(如远离高温、避免重物挤压),并曝光非法改装案例。2025年上半年,因电池改装引发的火灾事故同比下降42%。

​​四、挑战与趋势:技术瓶颈与标准统一亟待突破​​

​​现存难题​​

​​检测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对“容量衰减率”判定阈值存在差异,导致跨省回收受阻;

​​成本倒挂风险​​:梯次利用电池售价仅为新电池的30%-50%,企业盈利依赖政府补贴;

​​黑市流通屡禁不止​​:部分小作坊通过社交平台低价收购报废电池,翻新后流入农村市场。

​​未来方向​​

​​技术攻坚​​:研发无损检测技术(如X射线透视电池内部结构),降低评估成本;

​​标准统一​​:推动全国电池编码溯源系统建设,实现“一池一码”全生命周期监管;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电池银行”租赁模式,用户按使用时长付费,企业承担回收责任。

​​结语​​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治理”,我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回收体系正加速成型。随着健康评估标准落地、回收网络加密及补贴政策加码,预计到2026年,全国锂电池规范回收率将提升至70%以上,每年减少碳排放超500万吨。这场由政策驱动、技术赋能的绿色革命,或将重塑全球两轮出行产业的竞争格局。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回收技术成本过高、黑市流通监管难度大。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