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国7月多晶硅进口量同比骤降60%!国内产能释放加速,开工率回升至39.5%

中国7月多晶硅进口量同比骤降60%!国内产能释放加速,开工率回升至39.5%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海关总署8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仅为1,170吨,同比大幅下降60%,创2019年以来单月进口量新低;1-7月累计进口12,379吨,同比减少49.1%。

海关总署8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仅为1,170吨,同比大幅下降60%,创2019年以来单月进口量新低;1-7月累计进口12,379吨,同比减少49.1%。这一数据折射出国内多晶硅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已显著挤压进口需求,行业供需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

自2024年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启大规模扩产以来,进口替代进程明显加速。2025年7月,国内主流企业多晶硅产量达10.51万吨,环比增长11.22%,尽管同比仍下降27.39%,但产能开工率已从6月的35.5%提升至39.5%。新疆、内蒙古等西北产区凭借低电价优势,新投产产能持续释放,头部企业如通威、大全能源的市占率已超60%。

进口量锐减与国内产能释放节奏直接相关。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同期进口量尚维持在3,000吨/月以上,而2025年7月进口量不足峰值时期的40%。市场分析指出,国内产能已能覆盖85%以上的光伏级多晶硅需求,进口产品主要流向半导体等高端领域,但该细分市场规模有限。

进口量萎缩的同时,进口价格亦呈下行趋势。2025年7月多晶硅进口加权均价为22.73美元/公斤,环比下降2.11%,其中来自德国的进口均价最低(23-25美元/公斤),占总量的近30%。国内现货价格则因产能过剩持续承压,8月15日N型致密料均价跌至47元/千克,较2024年高点腰斩。

库存压力成为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国内多晶硅社会库存仍高达16万吨,相当于3个月以上的产量。尽管部分企业通过检修减产缓解压力,但新投产项目仍在涌入,预计2025年底国内产能将突破200万吨,较2024年增长40%。

产能过剩倒逼行业技术升级。头部企业纷纷转向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配套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单线产能从3万吨/年向6万吨/年跃升,单位能耗降低15%-20%。反观中小厂商,受制于高电价和落后工艺,亏损面扩大至80%。

市场洗牌已现端倪。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有12家多晶硅企业停产,涉及产能超20万吨。与此同时,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强化优势:通威股份斥资50亿元扩建硅料产能,隆基绿能则锁定新疆地区低价工业硅资源,构建成本护城河。

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将达140万吨,进口量或进一步萎缩至1.5万吨以下。随着欧盟碳关税倒逼海外产能退出,中国多晶硅企业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2024年多晶硅出口量同比增长超300%,2025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新出口。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