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自然·地球科学》刊发国际团队突破性研究成果: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组成的跨国科研组,在南非Voorspoed矿区开采的钻石内部,首次发现天然存在的铁镍合金纳米颗粒与富镍碳酸盐晶体共存现象。
该研究聚焦的钻石形成于地表之下280-470公里深处,其晶体结构中封存了地幔演化的"时间胶囊"。科学家通过同步辐射显微CT与拉曼光谱分析,发现钻石内部铁元素优先被氧化进入硅酸盐熔体,而镍元素则在残余金属相中富集,形成独特的铁镍合金-碳酸盐共存体系。
研究团队还发现,此类钻石常伴生柯石英、富钾铝相矿物等特殊包裹体,暗示其形成环境存在剧烈的物理化学突变。 此项突破性发现对矿产勘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此前理论模型预测地幔250公里深度存在富镍金属相,但苦于缺乏天然样本验证。南非Voorspoed矿区作为全球重要金伯利岩型钻石产区,其独特地质背景为深部资源勘探开辟了新维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专家表示,该发现可能重塑镍资源分布认知,推动全球镍矿勘探向超深部地幔柱活动带转移。
在工业应用层面,天然富镍合金的发现为高温合金研发带来启示。研究显示,钻石中镍元素在极端压力下仍保持稳定晶格结构,这种超常稳定性或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