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锂电铜箔三连跌敲响行业警钟:低端产能绞杀战何时终结?

锂电铜箔三连跌敲响行业警钟:低端产能绞杀战何时终结?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10月1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锂电铜箔延续回调,4.5μm、6μm、8μm主流规格产品报价较前一日普跌500元/吨,均价分别报112,500元/吨、102,700元/吨、101,700元/吨。

2025年10月1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锂电箔延续回调,4.5μm、6μm、8μm主流规格产品报价较前一日普跌500元/吨,均价分别报112,500元/吨、102,700元/吨、101,700元/吨。

供给端:产能扩张遇技术瓶颈,低端产能承压​
国内电解铜箔产能持续释放,但高端产品供给仍存结构性缺口。头部企业通过设备改造加速4.5μm及以下极薄铜箔量产,但受制于进口阴极辊交货周期延长,产能爬坡速度低于预期。中小厂商转向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行业平均加工费逼近成本线,部分企业被迫减产。与此同时,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程加速,对传统铜箔需求形成分流,技术替代压力初显。

需求端:新能源分化驱动结构性增长​
动力电池领域需求保持韧性,全球锂电池产量维持高位,但高镍三元电池占比提升导致单耗下降,实际需求增速放缓。储能电池需求成为关键支撑,国内新增装机量同比显著增长,推动铜箔采购订单增加。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疲软,传统电子电路铜箔库存周转天数延长,厂商降价促销现象普遍。海外市场成为变量,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带动出口需求,但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出口成本增加,削弱价格竞争力。

工信部明确严控铜箔产能扩张,新建项目能耗标准收紧,倒逼低效产能退出。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具备低碳工艺的企业获溢价优势,传统工艺企业面临成本攀升压力。国内阶梯电价政策同步调整,边际成本支撑位上移,行业盈利空间进一步承压。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复合集流体渗透率提升,对传统铜箔形成长期替代压力。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铜箔出口面临“双反”调查升级风险,东南亚、印度市场本土化产能加速布局,挤压出口空间。世界银行预测全球锂电需求增速放缓,行业需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应对增长瓶颈。

锂电铜箔市场正处于“供给过剩、需求分化、技术替代”三重压力叠加期。短期价格或受成本支撑企稳,但若四季度需求未达预期,行业亏损面可能扩大。中长期看,具备极薄化技术优势(4.5μm以下产品占比超40%)及复合集流体配套能力的企业,有望在产能出清中占据先机,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铜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