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本追逐AI大模型与自动驾驶的炫目光环时,一个更为基础的叙事正悄然成形:铜——这一被长期视为“传统”的工业金属,正在算力革命的暗线中,蜕变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在近期报告中一致指出,铜已从周期性的经济晴雨表,跃升为支撑AI基础设施的战略级硬资产。其背后,是一条由电力、算力与安全需求交织而成的“刚性逻辑链”。
电网革命:AI的“能量动脉”与铜的绝对主场
AI的饥饿,首先是电力的饥饿。全球范围内,约60%的新增铜需求,直接来自于AI驱动下的电力基础设施升级。
传输效率的代际差:传统交流电网在长距离输电中的损耗,已无法满足AI数据中心对稳定、高效电力的极致要求。高压直流输电等新技术成为必然选择,而其单位用铜量是传统方案的3–5倍。
系统性改造的乘数效应:这不仅是铺设新电缆,更是对变压器、配电柜等整个输配电系统的重构。铜凭借其无可替代的导电性与稳定性,成为这场电网升级中用量最大、也无法绕过的金属核心。
数据中心:算力的“心脏”与它的铜制血脉
若将AI比作大脑,数据中心便是持续供血的心脏,而铜,是构建其所有核心血管与毛细血管的关键材料。
单机用量跃升:AI服务器集群不仅是“电老虎”,更是“铜老虎”。从供电总线、液冷系统管路到芯片连接器,算力密度提升直接推高单机柜用铜量。传统数据中心单机柜功耗约7-10kW,而AI集群普遍超过40kW,其对铜的消耗呈指数级增长。
需求结构的重塑:摩根士丹利测算,每1GW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需配套约6.5万吨铜。预计到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对铜的年需求将飙升至50万–120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从当前的个位数百分比显著提升。这一增量足以在本就紧平衡的全球铜市场中,制造出显著的结构性缺口。
终极壁垒:为何是铜,且只能是铜?
面对“能否被替代”的质疑,答案根植于物理定律与工程经济的双重现实:
性能的绝对优势:铜的导电率约为铝的1.6倍,在同等导电能力下,使用铝导体会导致设备体积更大、散热问题更突出。在空间金贵、能耗敏感的数据中心和高压电网中,这一差距是决定性的。
成本与安全的综合权衡:尽管铝价更低,但其在连接处的氧化松弛风险更高,需要更复杂、更昂贵的连接器设计与维护方案。在追求极致可靠性的关键设施中,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安全风险,让铜成为唯一的选择。
更深一层看,AI、电力与国防安全已深度嵌套。电网是AI的物理基础,AI是未来国防的核心能力,而铜作为两者共同依赖的“战略关节”,其地位已从大宗商品,升维为国家安全级的核心资源。
从“旧经济”的周期象征,到“新基建”的战略基石,铜的价值正在被AI重新定义。它不再是关于挖掘与消耗的故事,而是关于连接、传输与赋能的未来。当全球迈向全面电气化的时代,铜,正是那条沉默的命脉。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