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国稀土掐住全球70%命脉,但其重要性远不止如此

中国稀土掐住全球70%命脉,但其重要性远不止如此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人们谈论现代科技的核心资源时,往往聚焦于芯片与石油,却鲜少意识到:中国手中掌握的稀土资源,正以更隐秘的方式重构全球产业链格局。这种"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远超多数人的认知边界。

当人们谈论现代科技的核心资源时,往往聚焦于芯片与石油,却鲜少意识到:中国手中掌握的稀土资源,正以更隐秘的方式重构全球产业链格局。这种"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远超多数人的认知边界。

稀土作为17种稀有金属的统称,是新能源、军工、数字基建等尖端领域的核心材料,其战略价值被严重低估。

中国稀土控制的底层逻辑,建立在三个难以撼动的支柱上:

资源控制 – 战略储备的绝对优势

中国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48.4%,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控着全球90% 的重稀土供应——这是导弹制导系统、战斗机发动机与高性能永磁体的核心材料。

2025年,中国稀土开采配额为27万吨,但重稀土配额已连续六年被严格控制在2万吨,稀缺性持续加剧。

技术壁垒 – 纯度与成本的绝对领先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2.3%,是全球唯一实现6N级(99.9999%) 超高纯度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中稀南方稀土等企业通过“多级萃取+膜分离”技术,将纯度提升至99.999%,直接满足顶尖磁材需求。

凭借绿色萃取与规模化生产,中国稀土分离成本仅4–7美元/公斤,海外企业成本则高达10–15美元/公斤,成本差距形成天然护城河。

政策闭环 – 从国内管控到全球规则制定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一系列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将管控范围从境内扩展至全球:任何产品只要含0.1%的中国稀土成分,或其生产过程使用了中国技术,出口前都必须获得中国许可。

这意味着,即便在越南组装、德国制造的终端产品,只要源头涉及中国稀土或技术,都将受中国规制。这标志着中国已从“资源供应者”升级为“全球规则制定者”。

中国凭借资源(储量占全球40%,重稀土占比超80%)、技术(分离纯度99.999%,成本仅为海外1/3)与政策(出口管制、战略储备)三维优势,控制全球90%稀土加工产能,构建起从开采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隐形基石”。 

全球博弈中,美国军工因稀土短缺面临生产线停滞,欧洲新能源转型受制于供应链脆弱,日本深海采矿屡遭挫折。

中国则从“资源供应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通过专利壁垒、标准输出与绿色技术迭代,重塑全球稀土定价权与科技话语权,这场静默的资源战争,正悄然改写21世纪大国竞争的终极格局。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