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7 日,长江现货 1# 白银均价报 12170 元 / 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35 元;而沪白银主力 2512 合约表现更为强劲,截至当日 11:00 报价 12257 元 / 千克,单日已上涨 255 元,涨幅达 2.12%。国内白银市场呈现 "期货领涨、现货跟涨" 的活跃态势。
行情核心:期货现货分化背后的市场逻辑
从当日盘面来看,白银市场呈现明显的 "期强现弱" 特征。现货市场虽实现上涨,但 35 元的单日涨幅相对温和,而期货市场则表现出资金集中入场的迹象 —— 沪银主力 2512 合约开盘即站稳 12023 元 / 千克,随后持续攀升,最高触及 12366 元 / 千克,截至午盘前成交量已达 209.3 万手,持仓量较前一日增加 1.36 万手至 48.20 万手。这种分化源于现货市场的即时供需平衡与期货市场的预期定价差异:现货价格更多反映当前工业采购与实物投资需求,而期货价格则提前消化了宏观政策与长期供需变化的影响。
上涨驱动:三重因素共振推升银价
1. 美联储降息预期成最强催化剂
10 月 17 日,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明确表示,将在本月议息会议上再次推动降息 50 个基点,尽管市场普遍预期最终降息幅度为 25 个基点,但 CME"美联储观察" 数据显示,10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已高达 97.3%。宽松预期直接降低了白银作为无息资产的持有成本,同时削弱了美元吸引力 —— 当日美元指数报 98.27860,较前一日下跌 0.0670%,而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往往在美元走弱时获得估值提振。
这一逻辑与 10 月以来的市场趋势形成呼应:本月美元指数累计下跌 2.3%,同期白银价格上涨 8.7%,这种经典的负相关性在当前政策窗口下尤为显著。
2. 工业需求与供应短缺的结构性支撑
白银 62% 的需求来自工业领域,而 2025 年的绿色能源转型正持续放大这一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光伏白银需求量将超过 6200 吨,电动汽车白银消耗量达 2566 吨,仅这两大领域的需求就接近全球年矿山供应量的 30%。更关键的是,N 型高效光伏电池的银耗量较传统 P 型电池高出 40%-100%,而 2025 年全球光伏用银量预计达 7560 吨,较三年前实现翻倍。
需求激增的同时,供应端却持续承压。自 2016 年以来,全球白银矿山供应已下降 7%,2021 至 2025 年累计供应缺口预计接近 8 亿盎司,可自由交易的白银库存大幅减少,使得价格对增量需求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这种 "需求刚性增长 + 供应持续短缺" 的结构性矛盾,为银价提供了长期支撑。
3. 贵金属牛市氛围的情绪传导
当日沪金主力合约同步大涨 3.36%,报 995.4 元 / 克,10 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达 13.7%。黄金作为贵金属龙头的强势表现,显著带动了白银的跟涨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银比约为 85,虽较 4 月的 106 大幅回落,但仍高于 40-80 的历史均值区间,意味着白银仍存在补涨空间。
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推升避险需求。白银兼具工业属性与避险属性,在当前 "低增长、高波动" 的宏观环境下,成为兼顾产业逻辑与安全边际的优质资产,吸引了 ETF 与期货资金的双重入场 ——2025 年上半年全球白银 ETP 净流入量已达 9500 万盎司。
后市展望:乐观预期下需警惕短期波动
短期来看,10 月 28-29 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将成为行情关键节点,若降息落地或释放更宽松信号,白银有望延续上涨态势;工业端,四季度是光伏装机旺季,叠加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峰,实物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但需注意的是,当前沪银主力合约 RSI 指标已进入超买区域,且国际白银市场出现小幅回调,短期存在投机资金获利了结的风险。
中长期而言,绿色能源转型带来的工业需求增长、全球流动性宽松趋势以及白银的供需缺口,构成了银价上涨的核心逻辑。机构预测,若供需紧平衡持续,白银价格有望在年内冲击 55 美元 / 盎司关口。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