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产业正经历历史性转折,政策导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独立储能市场化模式加速落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新兴需求爆发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行业进入“量质齐升”新阶段,装机规模与技术突破双线并进。
政策转向激活市场机制
2025年初,国家层面明确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内蒙古、甘肃等地率先试点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为独立储能提供稳定收益保障。新政策推动储能从“被动配套”转向“主动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模式提升经济性,项目收益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
电力市场改革释放红利
全国29个省级电网现货市场全面运行,峰谷价差扩大,独立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突破。绿电直连模式兴起,推动储能功率配比需求提升,新型储能成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刚需支撑。
需求爆发重构产业格局
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预计突破140GWh,2030年将达340GWh。新疆、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地区贡献全国40%以上增量,算力产业高速发展催生数据中心储能新需求。
产业链加速洗牌升级
储能电芯供需紧平衡持续,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达90%,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显现。系统集成领域,具备电芯-PCS-EMS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占据优势,代建代运营等新模式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
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储能电芯全球市占率超90%,海外市场CR3达60%。2025年出口规模突破150GWh,覆盖欧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加速向国际市场输出。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