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稀土供应链警报拉响!高盛揭露千亿级风险,中国出口管制如何搅动全球科技命脉?

稀土供应链警报拉响!高盛揭露千亿级风险,中国出口管制如何搅动全球科技命脉?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0月21日,高盛一份重磅报告震动全球市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升级,正将全球高科技与国防产业链推向“断链”边缘。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三位一体”的绝对主导地位,更预警了若供应减少10%,全球经济将面临1500亿美元的“硬损失”。一场围绕稀土的供应链争夺战,已悄然升级。

10月21日,高盛一份重磅报告震动全球市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升级,正将全球高科技与国防产业链推向“断链”边缘。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三位一体”的绝对主导地位,更预警了若供应减少10%,全球经济将面临1500亿美元的“硬损失”。一场围绕稀土的供应链争夺战,已悄然升级。

【核心矛盾:中国“铁三角”牢不可破】

高盛数据显示,中国掌控全球69%的稀土开采、92%的精炼及98%的磁体制造产能,这一“铁三角”格局在高科技与国防产业链中几乎无可替代。10月9日,中国新增五种受限稀土元素并收紧半导体用户出口审查,恰逢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前夕,被视为地缘博弈的关键棋子。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命门’被握在中国手中。”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强调。钐、石墨、镥与等“脆弱矿种”一旦遭遇出口限制,将直接冲击航空航天及国防制造业;而轻稀土元素如铈、镧也可能成为未来限制目标,波及范围更广。

【经济冲击波:1500亿美元的“硬损失”】

高盛模型显示,若稀土相关产业供应减少10%,全球经济产出将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并引发通胀压力。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直接成本上升,更会通过产业链传导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战略产业,形成“蝴蝶效应”。

以钕镨氧化物为例,这种制造磁铁的关键原料已面临供应短缺风险。高盛预测,若供应持续紧张,全球新能源汽车、风电等产业的成本将显著上升,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西方破局困境:技术、资源与环保三重挑战】

尽管西方企业如Lynas Rare Earths与Solvay试图部分缓解短缺,但高盛警告: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的难度远超预期。重稀土资源除中国外仅在缅甸有少量储量,新矿开发周期长达8至10年;精炼与磁体制造能力复制更需至少五年,且面临技术复杂、环保约束等重重障碍。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时间与技术的双重壁垒。”一位西方矿业高管坦言。

【投资策略:风险对冲与关键企业布局】

高盛建议投资者通过股票管理稀土供应中断风险,并点名伊鲁卡资源、莱纳斯稀土和MP材料公司等关键企业。这些企业或在资源储备、或在精炼技术、或在磁体制造环节具备竞争优势,可能成为供应链重构的受益者。

整体来看,当前稀土之战,本质是科技与国防的“命门”之争。中国出口管制升级,不仅是对自身资源优势的捍卫,更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重塑。对于投资者与企业而言,这场博弈中既有风险,亦藏机遇——唯有精准把握产业链脆弱环节与替代路径,方能在变局中占得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