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一场改变固态电池产业格局的合作正式启幕——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以“技术+资源”双轮驱动,共同冲击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化高地。
技术互补造就“天作之合”
当升科技在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制备领域堪称“老江湖”,其开发的氯碘复合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不仅离子电导率“狂飙”,更实现了与正负极材料界面的“亲密贴合”,成功将固态电池所需外压大幅降低。而博苑股份则是高纯碘化锂的“隐形冠军”,其自主研发的4000吨/年无机碘化物项目即将在2025年底投产,年产300吨高纯碘化锂,直接为硫化物电解质注入“核心添加剂”。
这场合作堪称“技术CP”的典范:当升科技的客户资源与制备经验,遇上博苑股份的工艺领先优势,双方将联合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性”双优的固态电解质新品,并向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和车企“打包”推广硫化物-碘化锂体系方案,直指海内外市场。
硫化物路线为何成“香饽饽”?
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终极形态”,而硫化物体系凭借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界面兼容性,成为日韩欧美巨头竞相布局的“黄金赛道”。但规模化生产难题曾像“拦路虎”——高纯碘化锂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门槛高、成本昂贵,界面稳定性更是行业“老大难”。
此次合作直击痛点:博苑股份的“高纯碘化锂”将优先供应当升科技,双方共同推动技术迭代与客户导入,形成“材料-技术-市场”闭环。当升科技透露,其硫化物电解质已实现“稳定规模化供应”,可满足无人机、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要求场景的“低外压需求”,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铺平道路”。
市场爆发前夜:产业联盟“组团冲锋”
据行业分析,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将在2026年后进入“爆发期”,2030年规模有望突破600亿美元。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的“强强联合”,不仅完善了固态锂电材料供应链,更构建起“技术-资本-市场”的协同网络,为固态电池在高端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硬核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背后暗藏“去美元化”趋势——随着各国加速构建本土化电池产业链,固态电池作为“战略级技术”,其国产化突破将重构全球锂电产业格局。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的“组合拳”,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固态电池赛道“突围”的缩影。
未来展望:固态电池的“星辰大海”
尽管硫化物体系仍面临成本、规模化生产等挑战,但此次合作已为行业注入“强心剂”。业内专家指出,若双方技术顺利落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有望在3-5年内“腰斩”,推动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全面开花”。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合作不仅意味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的确定性提升,更预示着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重估”——从材料到设备,从制造到应用,一场围绕固态电池的“生态革命”正在上演。
当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共振,当资源整合与市场开拓并行,固态电池的“黄金时代”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在这场全球新能源竞赛中,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的“强强联手”,正书写着属于中国企业的“固态电池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