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16 日,长江综合 1# 铋均价报 1245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2000 元。这看似突然的价格变动,实则是再生产能释放、进口补充增加与需求观望情绪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供应端:再生产能 “突袭”,进口补充加剧宽松
此次铋价下跌的核心推力来自供应端的超预期放量,再生铋产能释放与进口增量形成 “双重冲击”。作为国内再生铋龙头,靖远高能通过技术改造将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85%,叠加印尼新建铋回收项目于 10 月初进入量产阶段,全球再生铋供应量环比增长 12%。更具冲击力的是海外资源的涌入 —— 澳大利亚 Nyrstar 公司 Port Pirie 工厂完成产线调试后,首批 500 吨精铋于 10 月初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打破国内现货市场的定价平衡。
原料端的补充同样不容忽视。海关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中国铋精矿进口量达 4200 吨,环比激增 37%,部分企业通过 “进料加工” 模式绕开出口管制相关限制,进一步填补了国内原料缺口。从产能格局看,国内铋生产集中度较高,湖南辰州矿业、高能环境等龙头企业 2025 年产能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高能环境 2023 年已实现精铋产量 3548 吨,叠加行业新增产能逐步爬坡,供应端 “量增价弱” 的特征愈发明显。
需求端:半导体旺季 “迟到”,传统需求缺乏增量
与供应放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的 “旺季疲软”。作为铋的核心新兴应用领域,半导体行业短期需求未能如期爆发:尽管万业企业等企业在安徽、湖北的铋材料深加工基地加速建设,计划 2025 年实现产能逐季爬坡,但目前产线仍处于调试阶段,一季度仅确认少量收入,尚未形成实质性需求支撑。而备受关注的 3nm 芯片用高纯铋需求,虽长期逻辑明确,但短期受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增速放缓影响,采购节奏明显滞后。
传统需求领域同样缺乏亮点。铋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消费占比虽达 45%,但 2025 年三季度全球消费电子出货量同比仅增长 2.1%,智能手机、PC 等终端产品需求疲软,直接导致电子焊料等中游环节采购量环比下降 8%。医药等稳定需求领域虽保持 10% 左右的增速,但占比已降至 10%,难以对冲半导体与电子行业的需求缺口。叠加 “买涨不买跌” 的市场心态,下游企业普遍缩减备货量,进一步削弱价格支撑。
库存与政策:双重压力压制市场情绪
库存高企成为压垮铋价的 “最后一根稻草”。截至 10 月 16 日,国内铋社会库存已攀升至 18000 吨,较 9 月初增长 12%,创年内新高 —— 这一数据与年初 14502 吨的仓单库存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供应过剩的压力正持续累积。在库存压力下,部分中小冶炼企业为加速资金周转,开启低价抛售模式,进一步放大价格跌幅。
出口管制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减弱。尽管 2025 年 2 月商务部已将铋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但实际执行中,三氧化二等未受限物项仍保持出口增长,且 9 月铋精矿进口量的激增显示,海外资源正通过多种渠道补充国内市场,政策对价格的支撑作用逐步淡化。
短期回调难改长期稀缺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单日 2000 元的跌幅并未动摇铋的长期战略价值。作为全球储量仅 47 万吨、中国储采比有限的稀缺金属,铋在半导体 3nm 制程、铋基钠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增长逻辑清晰,未来 3-5 年全球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 8%-10%。当前价格已接近部分再生铋企业的成本线,随着万业企业等新项目产能释放与半导体需求复苏,供需格局有望重新平衡。
重点跟踪两大变量:一是半导体晶圆厂的复工节奏与 3nm 芯片量产进度,若高端需求启动,将快速消化库存;二是再生铋产能的调整幅度,若价格持续下探导致高成本产能退出,供应端压力将逐步缓解。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