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碳酸锂再度站上9万元/吨,这次有何不同?

碳酸锂再度站上9万元/吨,这次有何不同?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长江有色金属网,2025年11月25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报价区间:89500-94300元/吨,均价919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平;工业级碳酸锂99.2%报价区间:88200-91800元/吨,均价90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平。价格波动区间收窄、产能结构优化、需求驱动转换,碳酸锂市场正在告别剧烈波动的“过山车”时代,步入供需双侧稳态化的新周期。

长江有色金属网,2025年11月25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报价区间:89500-94300元/吨,均价919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平;工业级碳酸锂99.2%报价区间:88200-91800元/吨,均价90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平。价格波动区间收窄、产能结构优化、需求驱动转换,碳酸锂市场正在告别剧烈波动的“过山车”时代,步入供需双侧稳态化的新周期。

2025年的碳酸锂市场呈现出一系列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特征。截至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8-9万元/吨区间内波动,较2022年高位大幅回落,但也不再出现前期单边下跌的态势。

市场波动率显著降低,同比下降约40%。这一变化标志着碳酸锂市场正式进入“后周期时代”——一个供需重新平衡、价格回归理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新阶段。

01 市场运行特征的转变

后周期时代碳酸锂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价格波动率大幅下降。2025年初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主要在8-9万元/吨区间内震荡,波动幅度远低于2022-2024年期间。

市场从“资源主导”转向“成本驱动”的结构性分化。盐湖提锂凭借低成本和绿色优势,市场份额提升至40%,而锂辉石提锂保持45%的占比,高成本云母提锂产能则持续出清。

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明显。中国碳酸锂进口依存度降至65%,国内盐湖和锂辉石开发提速,全球供应链从“全球化”转向“多区域化+本地化”的混合模式。

02 供应侧的稳态化趋势

供应侧稳态化的核心在于资源格局优化。2025年,全球锂资源开发呈现“低成本产能扩张、高成本产能退出”的明显分化。

南美盐湖提锂成本维持在4-6万元/吨,澳洲锂辉石提锂成本为6-8万元/吨,而中国云母提锂成本高达8-10万元/吨,部分高成本产能已被市场淘汰。

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资源开发门槛。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创新工艺的应用,使盐湖锂浓度提取门槛降低,低品位卤水得以经济开发。

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的万吨提锂产线改造成功,锂综合回收率超90%,成本显著下降。

全球绿色转型推动低碳提锂技术发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加速中国企业海外布局低碳产能,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和比亚迪匈牙利基地。

03 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

需求侧呈现“传统动力稳健、新兴储能爆发”的双轮驱动格局。2025年1-9月,中国碳酸锂需求达80.7万吨,同比增长44%。

新能源汽车仍是最大需求来源,但对碳酸锂的需求增速放缓至23.85%。储能市场则成为需求新引擎,2025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需求达355.22GWh,同比增长38.54%。

需求分层日趋明显。动力电池领域向高镍三元和磷酸铁锂两级分化,对碳酸锂纯度要求不断提高。

储能领域则偏向低成本、长循环寿命的专用级碳酸锂,催生差异化产品线。

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电动船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需求崛起,推动碳酸锂消费场景多元化。

特别是4680大圆柱电池等高性能电源需求,预计2026年将推动碳酸锂需求年增速重返20%。

04 价格运行机制的重构

碳酸锂定价机制日趋多元化。长协协议占比升至70%,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85.1%,期现价格相关系数达0.99。

价格形成从“边际成本定价”转向“全周期成本定价”。企业不仅关注生产成本,更综合考虑碳成本、资源税和环保投入。

金融属性显著增强。2025年前8个月,广期所碳酸锂成交量同比增长127.86%,大量资金涌入锂期货市场。

A股锂电池板块11月主力资金净流入46.2亿元,反映资本对锂资源的长期配置价值认可度提高。

05 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

后周期时代碳酸锂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等头部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超50%,前五大企业产能占比预计将超60%。

竞争焦点从“产能规模”转向“一体化能力”。龙头企业如赣锋锂业构建“资源-冶炼-回收-电池”的闭环体系,天齐锂业通过收购优质锂矿强化资源掌控力。

全球化布局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通过“资源多元化、供应链本土化”策略降低风险,如赣锋锂业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多国布局锂资源项目。

06 未来走向与技术突破

未来碳酸锂市场的技术突破将集中在三个方向:直接提锂(DLE)技术、电池回收技术和低碳工艺。

锂云母提锂技术有望解决镁锂分离难题,盐湖提锂水耗可能降低30%,城市矿山回收占比将提升至20%。

供需平衡将趋于紧平衡。预计2026年碳酸锂需求增速重返20%,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

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5-7万元/吨,波动率保持低位。

政策驱动仍将发挥关键作用。国内“十四五”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发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倒逼低碳转型。

储能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101.3GW,同比增长翻倍。

07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

全球碳酸锂供应链正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欧盟《新电池法规》和美国IRA法案推动本地化供应链建设,中国企业则通过海外建厂应对贸易壁垒。

区域化供给体系加速形成。南美盐湖主要服务美洲市场,澳洲锂辉石供给亚太地区,非洲锂矿满足欧洲需求。

中国企业在全球锂资源占比提升至35%,在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强。

绿色供应链成为新竞争维度。全球领先企业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绿电冶炼、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应用扩大。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2025年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对中国出口的锂产品提出碳足迹要求。

未来三年是碳酸锂市场稳态化的关键成型期。随着供需双侧趋于平衡,价格波动率将保持低位,企业竞争从资源储备转向技术突破。具备技术、资源与市场三位一体优势的企业,将主导下一阶段的行业格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碳酸锂已不再是简单的周期品,而是能源转型时代的战略资产。它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供需缺口,更取决于其在全球能源革命中的不可替代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有采用AI辅助,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碳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