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最新发布的月度公报显示,全球精炼铜市场供需格局在2025年9月出现显著转折,当月市场供应缺口达5.1万吨,而此前8月市场仍维持4.1万吨的供应盈余,短短一个月内供需态势完成"由盈转缺"的关键切换。
公报披露的核心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37万吨,同期消费量则攀升至242万吨,消费量较产量高出5万吨,直接形成市场供应缺口。值得注意的是,经中国保税仓库库存变动调整后,这一缺口数据为5万吨,而8月调整后的供应盈余为4.7万吨,调整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月度供需格局的剧烈变化。
从累计数据来看,2025年1-9月全球精炼铜市场累计实现9.4万吨供应盈余,但与去年同期31万吨的盈余规模相比,同比降幅超过69%,显示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宽松的格局正在快速收紧。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9月供需格局的转折并非偶然,而是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供应端方面,全球主要铜矿面临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等问题,叠加部分核心产区矿山扰动事件频发,导致铜精矿供应偏紧,进而传导至精炼铜生产环节。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仅增长1.4%,铜精矿加工费(TC)已跌至历史低位,部分冶炼企业生产受到制约。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精炼铜生产国,9月、10月电解铜产量环比分别下降4.31%、2.62%,企业集中检修及原料成本压力是产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需求端则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新能源领域成为核心驱动力。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对铜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中国新能源用铜增量占全球七成以上。同时,主要经济体年末制造业温和复苏,也带动了传统制造业的补库需求,短期与长期需求形成共振,推动消费量持续攀升。
对于市场前景,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9月可能成为全球精炼铜市场进入"结构性紧平衡"阶段的标志性节点。ICSG此前预测,2025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将达15万吨,2026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30万吨。这一趋势意味着铜价波动底部可能显著抬升,产业链相关企业需关注供需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与市场机遇。
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针对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建议对铜等重点金属的冶炼产能设定上限,防范无序扩张加剧行业利润压力,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