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大通(JPMorgan)发布2026/27年全球铝市场展望报告,明确指出未来两年铝市将呈现“先扬后抑”的阶段性走势。报告核心预测显示,受铜价联动效应拉动,2026年上半年铝价有望攀升至3000美元/吨的高位,而2026年下半年起,随着印尼铝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需格局将逆转,铝价将面临持续承压态势,这一压力预计将延续至2027年及以后。
短期支撑:铜价“磁性”拉动与供需平衡共振
摩根大通在报告中解析,2026年上半年铝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双重支撑。其一为市场供需的相对平衡状态,当前全球铝市未出现明显的供需错配,库存处于合理区间,为价格上行奠定了基础。其二则是铜价上涨带来的“磁性”拉动效应,作为大宗商品市场中具有强联动性的工业金属,铜价的上涨往往会带动铝等同类品种的市场关注度提升,同时传导至产业链需求预期,形成价格共振。
摩根大通此前对金属市场的整体展望亦偏向结构性看涨,尤其看好铜、铝等品种,认为供应端约束与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需求将为其提供支撑,这一观点与本次铝市短期上涨预测形成呼应。此外,该行近期已上调中国铝业、中国宏桥等龙头企业目标价,进一步印证了对铝业短期前景的乐观判断。
长期压力:印尼产能释放成关键变量
报告同时强调,2026年将成为铝市供需格局的“转折点”,核心变量来自印尼铝产能的集中释放。摩根大通指出,目前印尼铝产能已处于“临界点”,随着当地一批新建项目在2026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全球铝供应将迎来大幅增长。从产业布局来看,包括南山铝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已在印尼布局大型氧化铝及电解铝项目,待产能完全释放后,将显著改变全球铝供应格局。
摩根大通预测,印尼新增产能带来的供应增量,将在2026年下半年逐步显现,届时市场将从供需平衡转向供应过剩,铝价将随之承压下行。具体来看,预计2026年四季度铝价可能回落至2650美元/吨左右,2026年全年均价约为2800美元/吨,2027年价格中枢将进一步下移。不过报告也提示,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及海外产能重启速度放缓,可能令实际供应紧张程度超预期,需持续关注产能释放进度。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摩根大通的预测为产业链企业及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业内人士建议,上游生产企业可把握2026年上半年价格高位契机优化套保策略,下游加工企业则需提前规划原材料采购节奏,应对后续价格波动风险。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研究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