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1 月 20 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报 70125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大幅飙升 10000 元;氧化钕均价同步走高至 567500 元 / 吨,单日上涨 2500 元。作为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的 “战略基石”,钕价此次凌厉涨势,背后是供给端刚性约束、需求端爆发式增长与政策红利的三重共振。
供给端全面收紧:配额告急 + 整合升级双重限流
钕价上涨的核心支撑源于供给端的持续收紧。2025 年国内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 14 万吨(折氧化物),前三季度已消耗 82%,四季度剩余配额仅 2.52 万吨,对应钕的供给增量严重受限。叠加主产区环保与行业整合力度加码,内蒙古、江西部分中小型稀土分离企业因环保整改临时停产,行业整体开工率从 85% 降至 78%,短期产能释放受阻。
近期广西启动的稀土矿业权整合专项行动更成关键变量,当地计划将 54 个稀土采矿权整合至 20 个以内,关闭 16 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散企业,预计减少 20% 的违规供给。库存数据进一步印证供需紧平衡,截至 10 月底,国内金属钕社会库存已连续 6 周下降,从 8 月初的 1.2 万吨降至 0.85 万吨,降幅达 29%;氧化钕库存降至 1.1 万吨的年内最低水平,下游企业提货周期从 3-5 天延长至 7-10 天,部分厂商出现阶段性断货。
需求端多点爆发:新能源 + 高端制造双重拉动
需求端的全面爆发为钕价上涨注入强劲动力。风电领域正迎来四季度抢装潮,青海海西州 200 万千瓦风电项目加速推进,龙源电力、三峡集团等重点标段密集并网,四季度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计划达 2500 万千瓦,较三季度增长 45%。每台兆瓦级永磁直驱风机需消耗约 2 吨稀土永磁材料,其中钕占比超 30%,仅风电抢装就将带来超 1.5 万吨的钕需求增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 “金九银十” 效应延续,10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98 万辆,同比增长 32%,其中永磁同步电机渗透率已提升至 85%,比亚迪、蔚来等高端车型渗透率超 90%,单车钕铁硼用量较三年前增长近 30%。新兴产业更打开增长天花板,人形机器人、工业电机节能改造等领域对高性能永磁材料需求激增,叠加半导体封装、航空航天等高端场景的刚性需求,推动 2025 年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速达 15%。
政策 + 龙头共振:战略管控强化涨价预期
政策层面的战略管控进一步放大市场情绪。11 月 17 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严禁未经许可向境外提供实质性帮助,从技术层面筑牢供应链安全防线。此前《稀土管理条例》全面实施,配合三部门发布的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形成 “配额管控 + 环保约束 + 出口管制” 的三重监管体系,稀土战略资源属性持续凸显。
行业龙头的动态更巩固上涨信心。北方稀土将 2025 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上调至不含税 26205 元 / 吨,环比涨幅达 37.13%,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 272.54% 至 287.3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 147%。中国稀土集团作为重稀土绝对主导者,掌控全国 100% 重稀土开采配额,与北方稀土形成的 “南重北轻” 双寡头格局,进一步强化行业定价权。二级市场上,稀土板块同步走强,中科三环等标的单日涨幅达 5.7%,资金对行业景气度的认可持续升温。
短期来看,四季度风电抢装与新能源汽车旺季的需求合力仍在释放,而供给端受配额耗尽、环保督察与行业整合影响难以快速放量,供需缺口有望进一步扩大,钕价大概率维持偏强震荡。长期而言,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与高端制造升级,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长逻辑清晰,但需关注后续配额调整与终端成本传导情况。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