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固态电池突破技术瓶颈,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2026年全球固态电池规划产能将超百GWh,2030年市场需求预计达206GWh,2035年更将飙升至740GWh以上。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多元场景正驱动这一产业革命,重塑全球能源技术格局。
一、技术: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蓄力
固态电池产业呈“双轨并行”态势:
半固态电池制造工艺与液态锂电池兼容度高,已实现GWh级量产。东风风神E70等车型率先搭载,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也在加速测试。不过,成本与循环寿命仍是其发展瓶颈,预计2027年在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超1%。
全固态电池进入百MWh级中试验证阶段,丰田、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将研发成果扩大至中试规模,目标2027年实现车规级应用,电芯能量密度将超400Wh/kg。虽面临技术挑战,但安全性与循环寿命优势使其成为高端市场终极方案。
业内认为,半固态电池是当前产业化的“过渡桥梁”,全固态电池才是能源革命“终极答案”,二者协同将加速固态电池普及。
二、场景:多元驱动,应用广泛
电动汽车:半固态电池“小步快跑”,全固态电池“蓄势待发”。当前半固态电池以聚合物、氧化物路线为主,储能领域受政策驱动,已成为其最大应用市场,2026年这一趋势将持续。
消费电子:安全与性能需求推动行业转型。2025年多品牌充电宝因安全问题召回,vivo已发布三款半固态电池手机,三星电机推进全固态电池应用,美国Ion Storage Systems实现商业化出货。
新兴市场:人形机器人与低空飞行需求旺盛。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液态锂电池续航难满足需求,固态电池预计2035年需求达74GWh;低空飞行作为万亿级市场,固态电池是主流技术路线之一,2035年需求预计超百GWh。
工业物联网:微型固态电池在微型医疗设备等领域已商业化,市场规模上亿美元。根据市场行情来看,预计2030年该领域需求将达GWh级,2035年或超4GWh。
三、产业:中国领跑,全球竞争
全球固态电池产业“中日韩主导,欧美追赶”:
中国:宁德时代等企业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
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目标成本降至液态电池70%;
韩国:三星SDI等聚焦硫化物路线,2026年启动中试;
欧美:QuantumScape等初创企业获车企投资,技术路线以氧化物为主。
业内指出,固态电池竞争本质是材料体系与制造工艺之争。中国产业链完整、规模化生产优势明显,日韩材料研发深入,欧美依赖资本与生态整合。
四、未来:2030年或为产业分水岭
2025 - 2027年:半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提升,全固态电池完成中试验证;
2027 - 2030年:车用全固态电池量产,带动产业链成本下降,储能、机器人市场爆发;
2030 - 2035年:固态电池全面替代液态电池,在低空飞行等领域形成千亿级市场。
固态电池不仅是电池技术迭代,更是能源革命“超级引擎”。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正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高效、安全、可持续方向演进,产业革命已进入“倒计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