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底,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宣布两大战略项目落地:台州仙居动力电池基地获批环评,烟台潍柴弗迪产业园一期投产。总投资 660 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标志着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全国化布局进入攻坚阶段。
一、技术突破驱动金属价值重构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标志新能源产业进入技术迭代新阶段。固态电池通过固体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能量密度提升 30% 以上,安全性显著增强。中信证券预测,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产能将达 600GWh,锂单耗量较传统电池提升 1 倍,推动锂资源需求增长 5%,重构全球金属供应链格局。
二、锂资源需求爆发式增长
氧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技术使电池锂含量提升 2-3 倍。叠加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轮驱动,2030 年固态电池锂需求将达 55 万吨 LCE,占全球消费量 12%。国内锂云母提锂技术突破(如宜春万吨级产能)缓解部分压力,但盐湖提锂受地理限制,锂价中枢或维持高位。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布局固态前驱体材料强化话语权。
三、稀有金属战略地位凸显
氧化物电解质 LLZO 使锆成关键材料。每 GWh 固态电池需 10-20kg 高纯氧化锆,若 2030 年产能达 500GWh,锆需求将增 5000-10000 吨。全球 90% 电池级锆产能被日本东曹、法国圣戈班垄断,中国三祥新材、东方锆业突破电熔提纯技术加速国产替代。硫化物电解质依赖锗资源(中国占全球 50% 产能),钛基电解质关联攀西钛精矿。
四、钴镍分化与锰资源潜力
固态电池技术路径多元化导致需求分化:高镍三元材料占比下降,富锂锰基材料因钴成本降低 70% 成新趋势。2024 年全球富锂锰基材料产量呈现增长态势,推动锰需求上扬。中国锰矿对外依存度 95%,湘潭电化锰酸锂前驱体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钴需求增速放缓,但高镍化过渡阶段仍具刚性。
五、供应链重构与投资方向
比亚迪 2027 年量产计划加速资源全球化配置:锂矿企业需强化海外布局,锆锗企业突破技术壁垒,锰资源通过再生回收体系提升弹性。固态电池对铝塑膜、纳米陶瓷涂层的需求增长,带动金属加工产业升级。
结语
比亚迪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重构全球金属资源格局,锂、锆、锰战略价值持续提升,钴镍面临结构性调整。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壁垒的企业将成核心受益者。投资者应聚焦技术路线确定性与资源自主可控性,把握金属新刚需长期机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