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际钯金市场再度上演“急跌行情”——纽约期金收报1282美元/盎司(单日跌幅1.5%),国内长江现货钯金同步下探至298-300元/克区间(均价299元/克,单日重挫4元)。这场骤雨般的价格跳水,实则是宏观情绪波动、供需格局生变与技术面共振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走势将如何演变?以下是具体分析:
宏观施压:避险退潮与美元压制共振
近期宏观环境的“两面夹击”,堪称钯金走弱的“核心推手”。
其一,贸易局势缓和直接削弱避险属性需求。美欧就汽车关税达成临时协议,原定30%的惩罚性关税下调至15%,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不确定性溢价”快速消退。作为传统贵金属中的“避险代表”,钯金的“避险买盘”大幅缩水,市场资金加速转向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钯金的投资吸引力显著下降。
其二,美联储加息预期推升美元,无息钯金“持有成本”激增。尽管美国通胀边际回落,但降息预期动摇,美元指数重返98关口上方,实际利率同步回升。钯金作为“无息资产”,其投资价值与实际利率呈反向关系——实际利率走高,持有钯金的机会成本增加,触发程序化交易止损盘集中涌出,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供给困局:集中产能与替代浪潮夹击
钯金供应端呈现“高度集中+弹性有限”的特征,而铂金替代效应正悄然改写产业链格局。
从供给端看,全球钯金供给高度集中,俄罗斯与南非两国合计贡献约80%的年产量。受地缘局势冲突(如俄乌局势)、电力短缺及环保政策限制,两国矿山扩产能力有限,短期内难有大规模增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铂金对钯金的替代已在汽车催化剂领域加速渗透:铂金与钯金催化性能相似,成本优势显著。欧洲车企为应对碳排放法规,已率先推动替换——大众、宝马等头部厂商计划2025年前在部分汽油车型中采用铂金基催化剂,预计每年减少钯金需求约15%。这种“替代潮”正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蔓延,长期挤压钯金需求空间。
需求疲软:汽车转型与新能源替代双重压力
钯金超80%的终端需求集中于汽车尾气催化剂(主要用于汽油车),但全球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削弱其需求韧性。
一方面,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高通胀侵蚀消费能力、主要经济体加息抑制需求,叠加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飙升,传统燃油车需求持续承压。欧洲6月新车注册量同比仅增1.2%,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环比降3%,库存压力持续累积,间接拖累钯金需求。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加速。纯电动车无需尾气催化剂,插电混动车型的催化剂用量较传统燃油车减少约30%。尽管全球汽车总销量仍在增长,但新能源车的“去催化剂化”趋势,大幅稀释了钯金的“增量需求”——传统燃油车市场增长乏力,新能源车又“分走”了潜在需求,钯金的需求端面临“前后夹击”。
短期展望:震荡下行后存反弹契机,成本支撑成关键防线
综合宏观、供需与技术面因素,钯金短期或延续震荡下行态势,但下方存在多重支撑,难现“断崖式”暴跌。
利空因素仍占主导:贸易避险情绪降温压制避险需求、美元走强压制无息资产估值、铂金替代加速需求收缩、技术面金价破位引发多头止损抛售加剧跌势。
潜在支撑不可忽视:钯金生产成本约1100-1200美元/盎司,若跌破1250美元/盎司,矿山或出现惜售情绪;国内现货价290元/克(对应国际1200美元)为强支撑位,短期大幅下探概率较低。
结语:避险光环褪色,中长期需关注三大变量
钯金的“避险光环”正随贸易缓和逐渐褪色,美元强势与铂金替代效应将持续压制其估值,而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浪潮则从根本上动摇其需求根基。短期来看,价格或维持震荡下行,但成本支撑下难现“断崖式”下跌;中长期需重点关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节奏、车企催化剂配方调整进度、美联储政策转向信号。投资者需警惕宏观情绪反复与技术面破位风险,谨慎参与短期博弈。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