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稀土价格博弈:短期中国主导上涨,长期看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多元化

稀土价格博弈:短期中国主导上涨,长期看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多元化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一周前也就是在7月24日,特朗普政府贸易顾问纳瓦罗等官员召集稀土企业及苹果等科技公司开会,拟通过设定最低保障价格等非常规手段推动美国关键矿产生产,削弱中国稀土主导地位。五角大楼已投资MP材料公司,计划4-6周后再次开会推进政策,企业建议暂缓稀土磁体出口但未获采纳。对此,稀土行业将会面临何种境地呢?基

一周前也就是在7月24日,特朗普政府贸易顾问纳瓦罗等官员召集稀土企业及苹果等科技公司开会,拟通过设定最低保障价格等非常规手段推动美国关键矿产生产,削弱中国稀土主导地位。五角大楼已投资MP材料公司,计划4-6周后再次开会推进政策,企业建议暂缓稀土磁体出口但未获采纳。对此,稀土行业将会面临何种境地呢?基于特朗普政府政策与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简单的对稀土市场做出分析:

一、核心结论

稀土价格预计将继续上涨,尤其在以下情景下:

中国再次实施出口管制:直接限制全球供应,引发短缺;

美国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国内稀土生产无法快速填补中国供应缺口;

地缘政治紧张升级:中美在稀土领域博弈加剧,推动价格波动。

短期(1-2年):全球稀土市场仍由中国主导,价格波动加剧;

长期(3-5年):取决于美国及盟友能否突破重稀土精炼技术瓶颈,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二、关键分析

1. 美国政策对稀土市场的影响

(1)供应端:刺激国内生产,但短期难以替代中国

最低保障价格政策:

美国通过设定稀土产品最低价格(如五角大楼对MP Materials的投资协议),旨在刺激国内生产。MP Materials计划到2027年建设“10X工厂”,年产能达1万吨钕铁硼磁体,但当前产能仅1000吨,远低于中国水平(2024年中国钕铁硼磁体产量约30万吨)。

国际合作:

美国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稀土供应链,澳大利亚稀土氧化物产量计划三年内翻三倍,但加工能力需到2026年才能部分脱离中国依赖。

垂直整合挑战:

美国稀土公司(USARE)虽计划2026年投产斯蒂尔沃特工厂,但初期需依赖韩国进口原料,重稀土(如镝、)供应仍受制于中国。

(2)需求端:科技与国防需求刚性

科技公司参与:

苹果承诺2025年使用再生稀土,但其需求量占比小(2022年苹果镨钕金属使用量约154吨,占全球需求比例低),实际影响有限。

国防需求:

美国国防部对稀土磁体需求刚性(如F-35战斗机单架需900磅稀土),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五角大楼已承诺十年高价采购本土稀土,拉动价格预期。

(3)地缘政治:中美博弈加剧

中国出口管制:

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汽车制造商(如福特芝加哥工厂停产一周),凸显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精准限制:

中国通过出口许可证制度调控供应,对美国军事承包商形成精准限制。越南精炼厂因税务纠纷停产,进一步强化中国对重稀土的垄断(占全球99%的精炼份额)。

2.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影响

(1)历史案例:出口限制引发全球震荡

2020年事件:

中国因环保考虑限制稀土出口,引发美国、欧盟、日本向WTO诉讼,但中国政策符合世贸规则,强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管制:

中国再次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导致全球供应链震动,美国汽车供应商被迫停工,凸显中国在稀土精炼环节的主导地位(占全球85-90%的份额)。

(2)当前动态:出口管制常态化

许可证制度:

中国通过动态许可制度调控供应,对美国军事承包商形成精准限制,迫使美国寻求替代供应链。

技术优势:

中国在重稀土精炼技术上领先,越南精炼厂停产进一步巩固其垄断地位。

3. 稀土价格走势分析

(1)短期(1-2年):中国主导,价格波动加剧

供应短缺风险:

若中国再次中断出口(如2025年4月事件),全球稀土价格将因供应短缺而飙升,尤其重稀土(如镝、铽)价格可能大幅上涨。

美国政策效应:

美国“保底价”政策可能人为抬高国内稀土价格,但全球市场仍依赖中国供应,价格传导效应明显。

(2)长期(3-5年):取决于美国及盟友的突破

美国产能释放:

若美国成功建立“矿山-磁体”全产业链(目标2027年),可能缓解供应压力,但重稀土精炼技术缺口仍存。

澳大利亚与非洲:

澳大利亚稀土氧化物产量计划三年内翻三倍,但加工能力滞后;非洲(如刚果金)成为中国关键矿产投资重点,但美国投资规模远低于中国。

再生稀土技术:

苹果等公司推动再生稀土回收,但技术瓶颈(如品质不如原矿)限制其大规模应用,长期可能形成补充但非替代。

(3)关键变量

中美贸易谈判:若达成协议,中国可能放松出口管制,缓解价格压力;若升级,则加剧短缺。

技术突破:美国在重稀土精炼、AI勘探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可能改变格局。

地缘政治风险:如台海局势升级,中国可能将稀土作为战略筹码。

三、数据支撑

美国稀土产能:

MP Materials 2025年钕铁硼磁体产能仅1000吨,不足中国2018年产量的1%(中国2018年产量13.8万吨)。

美国国防部投资4亿美元支持MP Materials,计划2028年磁体年产能达1万吨。

中国出口管制影响:

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导致福特芝加哥工厂停产一周,欧洲汽车供应商被迫停工。

全球需求:

2024年全球钕铁硼磁体需求量约30万吨,中国占90%以上;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钕铁硼需求量预计达3702吨。

再生稀土进展:

苹果2022年钕铁硼使用量约565吨,其中73%来自再生稀土,但品质与成本问题限制其大规模应用。

四、政策建议

美国:

加速重稀土精炼技术研发,减少对中国依赖;

深化与澳大利亚、非洲合作,构建多元化供应链;

通过税收激励和差价合约(CFD)降低国内生产成本。

中国:

继续完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平衡资源保护与全球供应;

推动再生稀土技术突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巩固关键矿产主导权。

全球:

建立关键矿产战略储备,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推动国际规则改革,平衡资源输出国与进口国利益。

总结,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价格走势将长期受中美博弈、技术突破与地缘政治影响。短期内,中国主导的供应格局难以改变,价格可能继续上涨;长期需关注美国及盟友能否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企业与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中国出口政策调整及美国国内产能释放节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