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白银从商品到战略资源的属性升级 短期为何反弹?

白银从商品到战略资源的属性升级 短期为何反弹?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宏观面:白银市场正迎来“三重共振”驱动的价值重估。政策面上,美联储降息潮正式开启,美元指数应声回落,贵金属金融属性被全面激活;地缘层面,俄乌冲突升级催生避险需求,白银成为资金分流的重要标的;产业端则受新能源革命支撑,光伏装机与电动车销量爆发式增长,持续放大供需缺口。尽管地缘局势短期缓和,但全球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仍为白银的避险属性提供潜在支撑。技术面突破更触发量化资金跟风涌入,共同推动白银走出独立上涨行情。

国际白银价格
伦敦现货白银:价格为49美元/盎司附近,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45%,延续了前一日探底回升的态势,但涨幅相对温和。
纽约白银期货:价格为47.3美元/盎司附近,涨幅0.03%,同样呈现探底回升后的温和上涨。
国内白银价格
长江现货白银:最新均价报11,275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上涨85元。
期货市场沪银主力合约:截至10:15收报11,239元/千克,区间波动上涨114元,涨幅1.02%。
宏观面白银市场正迎来“三重共振”驱动的价值重估。政策面上,美联储降息潮正式开启,美元指数应声回落,贵金属金融属性被全面激活;地缘层面,俄乌冲突升级催生避险需求,白银成为资金分流的重要标的;产业端则受新能源革命支撑,光伏装机与电动车销量爆发式增长,持续放大供需缺口。尽管地缘局势短期缓和,但全球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仍为白银的避险属性提供潜在支撑。技术面突破更触发量化资金跟风涌入,共同推动白银走出独立上涨行情。

地缘风险避险需求:俄乌局势谈判进展波折,美国暂缓与俄罗斯会晤引发市场对和平进程的担忧,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升温,白银作为兼具避险与工业属性的资产,成为资金对冲不确定性的优选。
白银产业链现状
上游:资源稀缺性加剧,矿端供给刚性凸显​
全球白银上游正面临“优质资源荒”,高品位银矿日益稀缺,新矿山从勘探到投产平均周期长达5–8年,资本开支严重不足。伴生银产量受主矿种(如铜、锌)价格波动制约,进一步削弱供应弹性。资源集中度提升与地缘政策风险(如出口关税上调、矿区罢工)共同加剧“供给刚性”,上游正成为制约全链增长的瓶颈环节。
中游:循环经济崛起,中国“城市矿山”成关键稳压器​
中游冶炼环节通过技术升级构建韧性,中国已形成湖南永兴、浙江仙居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年回收白银占全球总量约20%,有效缓解矿产供应压力。绿色冶炼技术不断突破,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银回收率,使再生银成为平抑价格波动的“战略缓冲器”。
下游:新能源驱动需求裂变,技术替代与投资觉醒并存​
下游应用呈现“三轨并行”:光伏(HJT电池耗银激增)、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与高端芯片封装共同构成“新三角需求”,推动工业用银占比突破60%。与此同时,“水贝现象”折射出实物投资需求升温,个人与机构配置意愿增强。但银包铜技术替代风险与地缘博弈仍为长期需求埋下不确定性。

短期展望:震荡偏强,关注政策信号​
白银短期走势仍由宏观情绪主导,预计延续高位攀升态势,若美联储释放明确鸽派信号,银价有望突破前高;若政策不及预期,产业端的刚性缺口将构筑价格支撑。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美联储决议、通胀数据及主要矿产国政策变动,回调至11000元/千克以下可视为配置机会。
结语:白银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当绿色革命遇上货币宽松,白银的金融属性与工业价值形成历史性共振。在供需缺口的刚性支撑下,白银已从传统贵金属配角跃升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资源,其价值重估之路远未结束。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