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威胁: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月10日正式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叠加此前已实施的关税措施,中国输美商品总关税水平将飙升至130%至150%以上,覆盖消费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几乎所有品类。
软件出口管制:美方同步出台严格的软件出口管制措施,将“所有关键软件”纳入管控范畴,涵盖操作系统、AI算法、半导体设计软件等核心领域,且存在进一步扩大至飞机及其配件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可能。
船舶收费:美国对中国籍、中国造、中企经营的船舶,只要进入美国港口,就将加征额外的“港口服务费”,按每净吨50美元收取费用,极大增加中国商品的航运物流成本。
中国反制举措
稀土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依据《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很多涉及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技术在对外提供时必须申报和审批,不仅针对矿石,还瞄准了稀土冶炼、分离、加工及磁体制造等全链条技术。
船舶特别港务费: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及被美国控制或实际占股25%及以上的船舶在中国靠泊时,按航次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直接回应美方的单边贸易限制政策。
反垄断调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美国高通公司收购以色列半导体公司的行为启动反垄断立案调查,在科技领域形成监管反制态势。
金属材料的战略地位与市场影响
稀土:反制“王牌”的全球威慑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却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产品。此次管制不仅限制矿石出口,更覆盖稀土永磁(钕铁硼)等高端材料技术,直接影响美国F-35战机、电动汽车电机、精密导弹制导系统的生产。短期内海外厂商将面临成本剧增与供应链中断风险,长期加速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
其他关键金属(钼、钨、镁等)或成后续筹码
中国同为钨、钼、镁等金属的全球主要供应国。若博弈持续升级,此类金属可能被纳入管制范围,进一步冲击欧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新能源设备制造。
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贸易摩擦升级已引发伦交所金属期货价格震荡。稀土、钨、钼等战略资源价格预期走高,而铝、锌等基础金属则因需求担忧承压。资本市场的“资源安全叙事”再度升温,矿业股与金属期货波动率显著提升。
产业链重构与长期挑战
欧美加速“去中国化”供应链布局
美国势必推动稀土、关键金属的替代供应来源(如澳大利亚、非洲),并重启本土采矿与冶炼项目,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产能与技术缺口。
中国强化资源自主与技术升级
国内企业将加速稀土高端应用(如永磁电机、航天合金)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通过整合矿产资源提升定价权与战略储备能力。
全球绿色与科技产业面临成本冲击
电动汽车、风电设备、半导体等依赖稀土及特种金属的行业将面临成本上升与供应不确定性,可能延缓能源转型与科技迭代进程。
趋势展望:博弈长期化,资源武器化
短期:稀土价格飙升不可避免,海外下游厂商面临抢货囤货潮;中美贸易摩擦情绪压制基本金属需求预期。
长期:全球关键金属供应链将走向“区域化”与“双轨化”,资源民族主义与技术保护主义成为新常态。
结论:本轮博弈标志着贸易战已从“关税战”升级为“资源战”与“科技战”。金属材料作为高端制造与国防工业的基石,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核心筹码。中国凭借稀土等关键资源的供应链优势,首次在贸易反制中占据主动,但长期仍需突破技术封锁与替代风险,构建更坚韧、自主的产业链体系。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中美商务部公告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