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宣布启动“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规模领先”向“规则主导”转型的关键信号。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性政策指引,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池产业向高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助力中国从“规模领先”向“规则主导”转型。
政策升维:从“单车突破”到“生态赋能”
与过去侧重补贴和产能扩张不同,本轮规划突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其中,换电模式创新和车网互动(V2G)试点成为突破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不再局限于出行工具,而是升级为移动储能单元,参与电网调峰、虚拟电厂建设。这一转变不仅缓解充电焦虑,更开创“电池即服务”新商业模式,为行业注入长期增长动力。
技术竞速:固态电池与碳管理成焦点
中国虽在动力电池产能上全球领先,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技术仍面临激烈国际竞争。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前沿技术攻关,尤其是在半固态电池量产和材料体系创新上寻求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首次强调研究“动力电池碳管理政策体系”,旨在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标准。这将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绿色贸易壁垒,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产业链突围:从“内卷”到“外拓”
面对国内产能过剩担忧,规划引导行业向高端化、全球化转型。通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动标准国际对接,中国意图将产业链优势延伸至海外。例如,借助东南亚镍钴资源、欧洲整车市场、北美储能需求,中国电池企业可从“产品出口”升级为“产能合作+标准输出”,打开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结语
“十五五”电池规划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跟随”走向“引领”的战略转折。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政策赋能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中国正尝试重新定义全球新能源竞赛的规则。而对于全球市场而言,一场围绕绿色工业标准的新竞争,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工信部公开政策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