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突破:铝价站上历史高位,内外盘共振上行
11月13日,澳新银行将短期铝价目标上调至2900美元(原2700美元),2026年中长期目标看至3000美元,反映市场对供需缺口的强化预期。
国际市场:伦铝突破2900美元关口
LME三个月期铝报2904.5美元/吨,较前一日涨0.64%;
国内市场:沪铝突破2.2万元关键阻力位
沪铝主力合约收涨1.31%至22050元/吨,成交量激增7.1万手至29.5万手,持仓量突破44.6万手,最高位触及创历史新高22145元/吨;
现货市场跟涨,长江现货均价涨250元至21920元/吨,现货贴水报25元/吨;广东、上海地区分别涨220元和250元,粤市地区贴水幅度与长江和上海地区贴水幅度差距拉大,反映地区间消费存在差异。
二、宏观政策暖风频吹+资金添砖加瓦
宏观层面,国内外政策环境为铝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方面,总统特朗普签署政府拨款法案,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记录。尽管美国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长达六周的行政停滞或显著放缓,但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升温,CME FedWatch工具显示降息概率升至64%。降息预期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资金流向包括铝在内的金属市场,提振了金属需求前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政策导向同样关键。央行明确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商务部出台更多举措提振消费、扩大开放,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内铝的终端消费,如汽车、家电等行业,还预示着国内金属消费将进一步激发,为铝价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国内需求基础。
在期货市场,资金的流向往往对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近期,盘面上资金加速流入铝市,推动了铝价的延续上行。大量资金的涌入,不仅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也放大了价格的波动。投机资金的参与,使得铝价在短期内更容易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三、驱动逻辑:产能刚性约束与需求结构性升级
供应端: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虽保持稳定,但海外供应干扰不断加剧。海外一些铝厂因电力成本高企、环保限制等因素,面临减产或停产的困境,导致全球原铝供应出现缺口。预计明年海内外原铝供需将呈现偏紧态势,这是近期铝价高位运行的主要逻辑。与此同时,国内铝水比例窄幅下降,部分铝厂增铸锭量,使得铝锭供应有所增加。
需求端:汽车行业作为铝的重要消费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铝的需求持续攀升。电力领域,特高压输电项目的建设以及智能电网的升级,也带动了铝线缆等产品的需求。此外,人工智能及算力产业的兴起,对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拓展了铝的应用空间。不过,需求端也存在局部压力。华南、山东部分地区铝棒、铝杆需求压力增大,华南现货贴水幅度扩大,这反映出区域市场供需的不平衡。但整体来看,国内需求的主流板块依然强劲,为铝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价格高涨折射的行业问题
产业结构待优化
电解铝价格的高涨,暴露出行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电解铝产能分布不够合理,部分地区产能过剩,而一些新兴需求领域却面临供应不足的情况。这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中小企业众多,在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引发无序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环保压力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电解铝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价格上涨可能会促使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环保要求,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加剧环境污染。如何在保证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电解铝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
上游暴利:电解铝企业吨净利超4500元(2025Q3),中国铝业前三季度净利润108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下游承压:铝型材加工企业毛利率压缩至5%-8%,中小厂商现金流断裂风险加剧。
“铝代铜”替代效应争议
成本优势:铜铝比价突破3.9倍,铝线缆成本较铜低40%,推动建筑、家电领域替代加速;
技术瓶颈:导电率差距(铜99.9% vs 铝61%)限制高端领域应用,需依赖合金技术突破。
国际贸易摩擦升级
美国关税壁垒:对华铝型材加征25%关税,导致中西部溢价飙升至177美元/吨;
出口退税调整:取消初级铝材退税,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四、后市展望:
短期:延续上行趋势
从短期来看,电解铝价格有望延续上行趋势。宏观政策方面,国内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为市场提供支撑。供需格局上,海外供应干扰短期内难以消除,国内需求在汽车、电力等板块的带动下仍将保持强劲。资金方面,市场对铝市的关注度较高,资金持续流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短期内铝价有望继续冲击更高价位。
中期:面临调整压力
中期来看,铝价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随着铝价的不断上涨,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这可能会抑制部分需求。尤其是一些对价格敏感的行业,如建筑、包装等,可能会减少铝的使用量,转而寻求替代材料。此外,国内铝锭供应的增加以及海外供应的逐步恢复,也将缓解市场的供需紧张局面,对铝价形成一定的压制。
长期:回归合理区间
从长期来看,电解铝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随着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供需关系将更加平衡。同时,环保要求的提高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也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长期来看,铝价将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反映市场的真实供需情况。
价格路径预测
短期(2025Q4):预计铝价高位震荡,继续在2.17-2.25万元区间运行;
中期(2026H1):若新能源需求持续超预期,LME铝价有望触及3000美元,沪铝2.4万元;
长期(2026H2):产能置换项目投产或缓解缺口,价格中枢回落至2.1-2.3万元。
五、投资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规避产业链风险
多头配置:电解铝龙头+高附加值加工
资源型:中国宏桥(低成本自备电)、中国铝业(全产业链布局);
技术型:亚太科技(新能源汽车铝挤压件)、明泰铝业(高精度铝箔)。
空头对冲:下游加工企业套保
建议铝型材企业逢2.3万元上方锁定远期订单,对冲成本波动风险。
结语:铝价的持续攀升是宏观政策、供需格局和资金流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既反映了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势,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市行情充满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操作建议,勿盲目追高,可等待回调建多的机会。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