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钨如何撬动光伏、航天与固态电池新需求?

钨如何撬动光伏、航天与固态电池新需求?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钨作为战略性小金属,正悄然经历价值重估。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高端制造需求爆发,钨产业链的竞争焦点从“资源规模”转向“技术壁垒”,一场围绕高附加值应用的赛道争夺战已然打响。

钨作为战略性小金属,正悄然经历价值重估。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高端制造需求爆发,钨产业链的竞争焦点从“资源规模”转向“技术壁垒”,一场围绕高附加值应用的赛道争夺战已然打响。

突破传统天花板:光伏、航天、固态电池成需求新引擎
钨的应用边界正加速拓展。在光伏领域,钨丝金刚线凭借更细直径与更高强度,逐步替代高碳钢丝,成为硅片切割主流方案,直接推动钨在新能源领域的消费增量。航空航天方面,钨基高温合金是发动机叶片、火箭喷管的核心材料,耐受超过2000℃的极端环境。此外,钨酸锂作为固态电池正极候选材料,有望打开下一代储能市场空间。这些高端需求共同推动钨产业从“周期波动”走向“成长赛道”。

资源焦虑加剧:品位下滑与政策收紧倒逼产业升级
中国钨资源虽储量丰富,但长期开采导致高品位矿稀缺,开采成本持续抬升。与此同时,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出口管制等政策,明确引导钨资源向国内高端制造业倾斜。这一趋势促使企业从粗放式采矿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链价值重构:中游冶炼集中化、下游材料高端化
产业链中游的APT、钨粉等环节呈现高集中度,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规模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下游则向硬质合金、光伏钨丝、特种钨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推动利润重心从“采矿”向“材料深加工”转移。企业竞争从资源争夺升级为技术解决方案的比拼。

政策与市场共振:内循环主导、绿色转型成明确方向
国家通过总量控制、出口许可等政策强化钨资源内循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回收技术,提升钨二次资源利用率,呼应“双碳”目标下可持续发展要求。

未来展望:紧平衡常态下,技术突破成破局关键
短期来看,供给刚性、需求结构性增长与政策托底,使钨市场呈现“紧平衡”特征。中长期而言,能否在高端钨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绑定光伏、航天、储能等新兴产业链,将决定企业能否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胜出。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钨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