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42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仅7家小幅反弹,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虽呈现温和上升态势,但绝对水平仍处行业低位,彰显银行风控体系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韧性与前瞻性。
据最新披露数据,工、农、中、建、交、邮六大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6%、0.77%、0.76%、0.75%、0.74%、0.73%,较2024年末微升0.04至0.17个百分点。这一变动背后,既反映了宏观经济调整期居民端现金流压力的客观存在,更凸显银行主动风险管理的积极成效。
业内分析指出,本轮个贷风险指标上行主要受三方面正向因素驱动:一是经济结构转型期居民收入增速与债务负担的动态平衡,银行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二是房地产市场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策略,优化抵押物估值模型,提升风险覆盖能力;三是监管引导下银行强化全流程风控,如工行升级“房e贷”智能审核平台,建行推出“安居贷”动态利率优惠,在支持刚需的同时实现风险精准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压力测试,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资产质量整体优于同期消费贷、信用卡等零售信贷品类。这一表现得益于银行长期构建的“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风控体系:贷前运用大数据筛选优质客户,贷中动态监测资金流向,贷后通过智能催收、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加速风险出清。
展望未来,随着稳楼市政策持续发力、居民收入预期改善,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有望企稳回升。银行方面正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如农行推广“云房贷”线上服务平台,中行试点“绿色住房贷款”碳足迹追踪,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夯实风险防线。
本次数据变动,既是银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体现,更是我国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房住不炒”定位下,商业银行正以更专业的风控能力、更创新的金融服务,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支撑,为经济平稳运行贡献金融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