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稀土永磁板块午后拉升,金力永磁涨超10%,龙磁科技涨超7%,银河磁体、正海磁材、大地熊跟涨。消息面上,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近期表示,其“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受到了中国对稀土磁体出口限制的影响。报道称,马斯克说,中国希望保证其稀土磁体不用于军事目的。与此同时,特斯拉正在与北京方面合作,以获得使用稀土磁体的出口许可证。
这背后,正是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及相关磁体出口管制引发的连锁反应。这场看似针对军事用途的精准管控,实则撕开了全球高端制造业的“稀土依赖症”创口。
“卡脖子”的不仅是资源,更是技术霸权
中国商务部近期更新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中,钐、钆、铽、镝等关键元素被纳入管控,这些正是“擎天柱”关节电机中钕铁硼磁体的核心成分。每台机器人需要2.8公斤稀土磁体,其中镝、铽占比3.5%,用于确保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的耐热性和稳定性。特斯拉得州工厂的1.2亿美元磁体库存仅能支撑至6月中旬,而中国海关的出口许可证审批流程需45个工作日,这直接威胁到马斯克“2025年量产数千台”的豪言。
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重稀土分离产能和92%的永磁体产量,即便美国重启加州芒廷帕斯矿,其轻稀土加工成本仍是中国的3倍,且无法替代擎天柱所需的中重稀土组合。此外,中国企业在晶界扩散技术上取得突破,将镝添加量从2.5%降至1.2%,这种“技术降耗”既满足国内新能源需求,又为出口管制预留战略空间。
全球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
特斯拉的困境仅是冰山一角。F-35战机的电传系统、爱国者导弹制导部件与“擎天柱”形成直接资源竞争,而宝马工程师发现,采用无稀土电机方案会使i7电动车续航缩水15%。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激烈:4月23日,人形机器人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58.4亿元,稀土永磁板块却遭遇11.4亿元资金出逃,这种“冰火两重天”折射出投资者的战略误判——他们尚未意识到,没有中国稀土,就没有现代高端制造的筋骨。
地缘博弈的暗流在此刻显形。欧盟紧急启动格陵兰岛稀土勘探,却发现该矿脉铽含量仅为中国矿的1/3;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股价单日暴跌9.2%,因其分离出的轻稀土钕镨合金无法用于军工级磁体。
日本悄然将战略储备稀土增加至180天用量,韩国半导体企业则开始测试镝含量低于0.5%的“极限减配方案”,这些动作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全球工业体系正在为中国稀土重构规则。
中国的反制密码
中国的出口管制绝非简单资源封锁,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产业升级战役。江西赣州建成的全球最大磁材回收基地,可从废旧电机中提取98%的稀土元素;北方稀土联合宁德时代制定的《车用永磁体稀土减量标准》,正试图改写国际定价权游戏规则。
值得关注的是,中科三环为某型高超音速导弹研发的耐高温磁体,与特斯拉申请的出口许可证产品源自同一条生产线。
管制政策还暗含“时间差”战术。45天的审批窗口期,恰好为中国企业完成年度设备检修和技术升级留出缓冲。
当国际买家焦急等待许可证时,包钢集团的稀土萃取槽正更换第三代离子膜,厦门钨业的磁体晶界渗透设备效率提升27%,这些升级将使中国在解禁后进一步拉开技术代差。
重构中的世界工业版图
马斯克深夜飞抵北京洽谈许可证时,上海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里,搭载国产低镝永磁电机的Model Y正批量下线。
这种戏剧性场景揭示着新规则:中国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要成为高端制造标准的制定者。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