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 3 月 27 日发布数据显示,1-2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 2.8%,增速较 2024 年全年加快 0.7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0.3%,降幅收窄 3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此次数据印证了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复苏特征,高端制造与传统产业修复形成双轮驱动。
一、利润边际改善,制造业分化复苏
营收与利润同步回暖
前两月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0.09 万亿元,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需求端逐步修复。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4.8%,成为拉动工业利润的核心力量,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提升 6% 和 5.9%,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 11.7%,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利润激增 125.5%,印证设备更新与消费刺激政策的叠加效应。
结构性分化凸显新动能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亮眼: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88.8% 和 26.7%,反映新兴产业加速落地。传统产业呈现差异化修复:家用厨房电器、制冷电器利润增长 19.9% 和 19.2%,受益于家电更新政策扩围;而电子、家电零部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显示外部需求压力仍存。
二、政策效能释放,产业链升级提速
设备更新与消费刺激双轮驱动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通用零部件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利润增长 19.3% 和 10.6%,工业机器人、3D 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 21% 和 18%。汽车置换补贴与家电节能补贴直接拉动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47.7%,动力电池产量增长 37.5%,充电桩投资增长 25.4%,形成 "政策 - 需求 - 生产" 良性循环。
产业升级重构竞争格局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持续领跑,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增长 34.1%,显示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延续高增,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支撑。
三、内外挑战并存,复苏基础待夯实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冲击相关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制造业面临技术壁垒与成本压力双重挑战。
内需修复不均衡
民间投资增速低于整体水平,反映企业信心不足。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拖累建材消费;而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冰雪季、文旅消费等场景复苏带动消费结构性回暖。
四、政策储备充足,复苏空间可期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超长期国债重点支持城市更新与新能源基建,预计拉动不锈钢消费量增长 8%。央行或通过降准降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产业升级与风险防控并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达 12.5%,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加速。地方债务置换缓解高成本压力,城投平台转型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展望:短期工业经济在政策支撑下延续修复,但需警惕外部需求波动与内需疲软的潜在压力。后续关注关键原材料价格走势、环保政策落地及国际货币政策调整,政策工具箱的精准投放将成为巩固复苏的关键。随着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工业经济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质"" 量 " 双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本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操盘指引(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