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长江综合金属镝均价报209.25万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而氧化镝均价则大幅下跌1.5万元/吨至162.75万元/吨。这一分化走势凸显中重稀土市场在多重博弈下,正经历剧烈的价值重估。
一、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美元霸权下的估值压制
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
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升至80%,美元指数升破107,创2023年以来新高。美元走强直接压制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估值,稀土作为全球贸易敏感型资源,价格反弹空间受到系统性压制。中国一季度GDP增长5.4%,但新能源汽车用镝铁合金增速回落至18%,需求增速与美元强势形成“剪刀差”。
资本避险情绪蔓延
有色金属板块单日净流出32.7亿元,资金从工业金属转向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稀土作为高波动性商品,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缩,贸易商抛售库存压力加剧,氧化镝社会库存较年初增长12%(约1.8万吨)。
二、环保与ESG压力:绿色转型的“双刃剑”
欧盟碳边境税(CBAM)加码
《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稀土产品碳排放降低30%,中国稀土集团每吨镝铁合金碳排放减少4.8吨,但短期治污成本增加15%,压制企业利润空间。欧盟碳税预计2025Q3落地,若中国稀土企业无法达标,出口成本或再增25%。
再生资源冲击原生市场
再生铝产量同比增长25%,价格较原铝低800元/吨,间接挤压稀土在低端领域的应用需求。尽管镝在高温超导、激光晶体等高端领域不可替代,但中低端市场面临铈铁合金等替代材料的成本竞争。
三、技术替代与需求结构转换:产业链的“自我革命”
无稀土永磁技术突破
澳大利亚ASM的MagNex技术磁能积突破20MGOe,已在家电、低端电机领域实现10%替代率。特斯拉Optimus二代电机量产推迟至2025Q4,人形机器人短期需求增量未兑现,进一步削弱市场对镝的预期。
磁材企业降本策略
为应对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磁材企业主动降低镝添加比例至1.8%(原2.5%),晶界扩散技术普及使单吨磁材成本降低18%。这一技术路径的推广,可能导致镝年需求量减少约3.5万吨(占中重稀土需求的12%)。
四、国际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的“攻防博弈”
美国“去中国化”遇阻
美国Mountain Pass矿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23%,但其本土精炼能力不足,军工磁材交付延迟。五角大楼拨款5亿美元研发铈钴磁体,但性能仍落后传统产品20%,商业化需2年以上。
缅甸冲突与替代渠道
缅甸克钦邦冲突虽未平息,但中国通过老挝、马来西亚等替代渠道进口量环比增长15%,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分离成本从峰值165万元/吨回落至158万元/吨,缓解供应短缺预期。
五、企业战略与政策博弈:龙头企业的“生死突围”
北方稀土的高端化转型
依托白云鄂博矿资源垄断优势,镝铁合金自给率超80%,并与中核集团合作开发核级镝合金,锁定第四代核电站订单(单台机组用量5-8吨),高端订单占比提升至40%。
中国稀土集团的全球布局
与德国巴斯夫签署协议,布局欧洲新能源汽车磁材供应链,规避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限制;晶界扩散技术专利护城河将镝添加比例降至1.2%,巩固技术定价权。
六、未来一周价格预测:弱势震荡中的结构性机会
短期逻辑:
利空主导:美元强势压制估值、磁材企业去库存(备货量达1个月以上)、缅甸进口渠道修复;
潜在支撑:工信部收储预期升温(镝为重点品种)、缅甸冲突升级风险(概率35%)、核能订单集中交付。
预测结论:
氧化镝:或下探160-163万元/吨区间震荡,若跌破160万元可能触发技术性反弹;
金属镝:受高端需求韧性支撑,价格或徘徊于208-210万元/吨,但成交清淡下反弹动能有限。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