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尔股份(300473)在互动平台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已顺利通过联合国UN38.3标准认证,并同步完成海运、空运危险性鉴别。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德尔股份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可靠性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正式获得全球市场“通行证”,为公司拓展海外客户、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关键基础。
UN38.3认证是锂电池及含锂电池产品进行航空、海运、陆运前必须通过的国际安全认证,涵盖高度模拟、温度循环、振动、冲击、外部短路等8项严苛测试,旨在杜绝运输过程中的短路、起火或爆炸风险。据行业专家分析,该认证不仅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机构的强制要求,更是中国新能源企业打破海外技术壁垒、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敲门砖”。
德尔股份此次通过认证,意味着其固态电池已满足全球主流运输标准,可合法进入欧美、亚太等核心市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认证通过后,我们已启动与多家国际车企、储能企业的技术对接,预计年内将完成首批海外订单交付。”
在认证突破的同时,德尔股份正全力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据公开信息,公司湖州全资子公司“德迩新能源技术(湖州)有限公司”已承担中试线核心任务,通过转子槽磨工序自动化改造、桁架机械手应用等技术升级,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的双重提升。
公司规划明确:中试线跑通后,将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及市场订单规模,分阶段启动量产线建设。“我们不会盲目扩张产能,而是以‘订单驱动产能’为原则,确保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同步。”德尔股份工艺开发部负责人透露,目前中试线已实现电芯制作关键工艺突破,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德尔股份同步加速固态电池下游客户拓展,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家用储能等多领域。2025年初,公司携固态电池亮相日本东京二次电池与储能展(BATTERY JAPAN),与多家国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国内市场方面,已与江铃集团新能源等头部车企建立联合研发机制,针对商用车辅助制动、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等场景定制解决方案。
“我们对所有潜在客户保持开放态度,无论是车企、储能集成商还是消费电子厂商,只要技术路线匹配,均可纳入合作体系。”德尔股份投资者关系部表示。据悉,公司固态电池产品线规划包含高能量密度动力型、长循环寿命储能型两大方向,预计2026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处于“技术验证期”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德尔股份的进展具有双重示范意义:一方面,UN38.3认证突破显示中国企业在电池安全标准领域已具备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中试线与量产规划的衔接,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认证-产能”闭环落地的参考样本。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激增,率先通过国际认证的企业将占据市场先发优势。德尔股份此次认证通过,或引发资本市场对其固态电池业务价值的重估。
德尔股份表示:“我们将以UN38.3认证为起点,持续深化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先’转型。”未来,随着中试线产能释放及海外订单落地,这家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企业,有望在固态电池赛道跑出“加速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