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45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吨,延续近期弱势行情。
印尼产能释放冲击传统供应格局
印尼作为全球钴生产新兴势力,其湿法冶炼(HPAL)项目在2025年迎来集中产能释放期,预计新增钴供应量达1.8万吨/年。印尼钴中间品凭借成本优势,对华出口占比飙升至99%,直接挤压传统钴生产企业利润空间。与此同时,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压力仍存,尽管刚果(金)年初实施钴出口禁令,推动钴价短期反弹,但政策调整后供应逐步恢复,市场重新进入过剩周期。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化抑制钴消费
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钴需求最大引擎,技术路线分化对钴需求产生显著影响。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A)在高端车型中普及,单吨电池钴用量降至0.12kg/kWh;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回升至43%,进一步抑制动力电池领域钴需求增速。此外,比亚迪宣布2025年全系换用三元电池,虽部分拉动高端钴需求,但整体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领域,尽管折叠屏手机、AR/VR设备兴起拉动单机钴含量提升40%,但2025年第四季度数码需求疲软,压制钴价涨幅。
无钴电池与再生钴体系加速渗透
技术替代成为钴价长期承压关键因素。宁德时代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已实现钴零使用,特斯拉4680电池采用无钴高镍正极,2025年装机量占比达15%。无钴正极材料量产装车,预计2025年市占率将达18%。同时,再生钴体系崛起,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钴回收率达95%,再生钴满足当年31%需求,有效缓解原生钴供给压力。格林美等企业通过“物理破碎+化学浸出”技术,将钴回收率提升至98%,进一步削弱原生钴需求。
成本支撑减弱:刚果(金)政策影响边际递减
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其政策调整对钴价影响显著。2025年初实施的钴出口禁令虽短期推动钴价上涨,但后续政策延长及供应恢复,市场逐步消化政策冲击。印尼低成本产能释放,叠加再生钴体系完善,钴价底部支撑下移。
后市展望:短期承压,长期需求待观察
短期来看,钴价受供需失衡及技术替代影响,或继续弱势震荡。中期(2026年)印尼湿法冶炼产能充分释放后,供应过剩压力或加剧,价格中枢可能下移至20-22万元/吨。长期(2027-2028年)需关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若其采用氧化物路线,钴需求或减少30%,但超导材料、5G基站用钴基合金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可能为钴价提供一定支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