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681万吨,同比增长2.2%;1-7月累计产量4739万吨,累计增速2.8%,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其中,电解铝作为主要品种,7月产量378万吨,同比仅增0.6%,1-7月累计产量2638万吨,累计增速同样维持2.8%,显示行业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博弈中呈现结构性分化。
电解铝行业长期受“双碳”目标下的产能天花板约束。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电解铝产能上限锁定在4500万吨/年,当前实际运行产能已接近4400万吨。7月产量同比微增0.6%,反映出企业在产能红线约束下,通过技术改造(如600kA超大容量电解槽应用)提升单产效率,而非简单扩张产能。
下游需求分化进一步影响电解铝增速。建筑领域铝材消费同比下滑3%,但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车单辆用铝量达280kg)、光伏边框及电池箔需求激增15%,对冲了传统领域疲软。云南宏泰等企业通过水电铝一体化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绿色铝认证需求,成为行业新增长极。
除电解铝外,其他有色金属品种表现亮眼。7月工业硅产量同比增8%,镁合金增长5%,锂等新能源金属虽未纳入十种有色金属统计,但碳酸锂产量同比增25%,显示新能源产业链对有色金属的拉动效应持续强化。
政策层面,工信部《“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6年高端铝材国产化率需达80%,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7月铝材出口量达52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高端铝板带材占比提升至35%,印证产品结构优化成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指出,当前行业呈现“总量稳增、结构优化”特征:电解铝受产能约束增速放缓,但工业硅、镁合金等品种在新能源需求驱动下快速扩容;出口结构从低端建材向高端制造转型,单位产品附加值提升。
下阶段需关注两方面风险:一是欧洲碳关税(CBAM)对铝材出口的潜在冲击,二是西南地区水电供应稳定性对电解铝产能的影响。协会建议企业加速布局再生铝(7月再生铝产量同比增12%)及海外资源开发,以应对原料成本波动。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