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宣布,全区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发放放电量补偿金突破2亿元大关。当前,内蒙古通过“放电量补偿+现货价差”双维收益模式,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储能电站可持续商业化路径。
截至六月底,相关电网企业累计支付补偿近两亿元,涉及调峰服务超五十亿千瓦时。政策设计叠加多重收益,使储能电站投资回收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六成,有效扭转储能项目长期依赖补贴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该省创新构建市场化成本分摊机制,补偿资金通过电力市场主体共同承担,既规避财政补贴依赖,又形成合理成本传导路径。政策实施成效显著,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攀升,去年新增容量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带动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全面发展。
产业链生态随之发生深刻变革。政策设立技术门槛,要求新建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和技术标准,推动高压级联、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加速落地。行业龙头企业依托规模效应,将核心设备成本压缩至行业均值八成以下,促进全链条技术升级。资本市场反响强烈,相关板块估值半年内提升超两成。
规模化发展仍面临挑战。单一补偿机制加重发电企业负担,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地区需警惕成本传导风险。同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度与储能技术迭代存在时差,部分地区峰谷价差尚难覆盖储能成本,亟待辅助服务市场创新破题。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