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根据市场信息了解到,在国家战略布局与产业需求共振下,固态电池技术正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核心优势,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8月15日,由太蓝新能源牵头、南开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联合参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400Wh/kg以上固态电池系统"项目,正式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标志着我国在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打造技术闭环
该项目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应用验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1、南开大学依托材料化学领域积累,聚焦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调控与界面稳定性优化;
2、太蓝新能源发挥产业化经验,主导电池设计、制造工艺及规模化生产方案制定;
3、中国民航大学承担航空级标准验证,针对低空飞行器的高振动、宽温域等特殊工况建立测试模型;
4、小鹏汇天作为终端应用方,提供飞行汽车能源系统需求数据,推动技术方案与空域交通场景深度耦合。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明确将低空飞行器作为首要应用场景。小鹏汇天飞行试飞基地负责人透露:"当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已突破400Wh/kg,而传统液态锂电池难以兼顾安全与性能,固态电池成为唯一可行方案。"
头部企业竞速 固态电池赛道升温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布局低空飞行领域:
瑞浦兰钧
牵头浙江省"尖兵领雁+X"计划,开发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全固态锂电池,目标2026年实现低空飞行器装机应用。
赣锋锂业
已产出500Wh/kg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样品,计划年内向eVTOL企业交付验证,其锂金属负极技术可实现10分钟快充。
欣界能源
推出480Wh/kg锂金属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000次,获某头部无人机企业2000组订单。
比克电池
定于2025年底推出390Wh/kg固态电池,针对eVTOL起降阶段的高倍率放电需求优化电极结构。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并进 挑战仍存
尽管进展显著,行业仍面临三大瓶颈:
•成本控制:当前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是液态电池的3-5倍,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生产仍是难题;
•标准缺失:航空领域对电池的热失控防护、电磁兼容等指标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供应链整合:从材料到整机的全链条协同需要跨行业协作机制。
对此,中国民航大学新能源实验室主任建议:"可借鉴新能源汽车'车规级'认证经验,建立低空飞行器'航规级'电池标准体系,同时通过政府补贴加速技术迭代。"
低空经济催生万亿市场 电池企业抢占先机
据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其中eVTOL市场规模超300亿元。电池作为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达40%-50%,市场空间巨大。
亿航智能的实践已验证这一趋势:其EH216-S eVTOL在2024年完成全球首例固态电池飞行试验后,2025年春晚七机同飞表演引发行业轰动,订单量激增200%。公司技术总监表示:"固态电池让单机续航从30公里提升至60公里,彻底解决了城市空中交通的里程焦虑。"
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并行
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政策持续加码,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2026-2027年实现商业化突破。行业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低空飞行领域对高性能固态电池的需求将推动其成本下降至液态电池的1.5倍以内,届时"空中出租车""城市物流无人机"等场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以材料创新为根基、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协同模式,正为我国抢占全球低空经济制高点提供关键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