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干法锂电池隔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闭门座谈会在深圳召开。星源材质、中兴新材、惠强新材、沧州明珠、恩捷股份、博盛新材、天鸿新材、康辉新材等八家行业骨干企业负责人参会,围绕国家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导向展开深度研讨,并达成五项重要行业共识。
会议明确,此次座谈旨在落实工信部等部门关于引导新能源产业链有序发展的工作要求。参会企业代表系统汇报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数据,涵盖产能利用率、产销率、技术路线迭代进度等核心指标,并就原材料成本构成、制造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展开技术交流。
经充分协商,八家企业联合发布《干法锂电隔膜行业自律倡议书》,核心内容包括:
1.价格自律机制:建立动态成本监测体系,杜绝非理性降价行为,维护市场合理利润空间;
2.产能科学调控: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动态调整产能投放节奏,2025年新增产能项目需经行业联席会论证;
3.暂停盲目扩产:原则上2026年前不再规划新增干法隔膜单体产线,重点转向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
4.产业链协同创新:联合上游聚烯烃供应商与下游电池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推动干法工艺在4680电池等新场景的应用;
5.社会监督体系:定期公布产能利用率、研发投入占比等关键数据,接受行业协会与资本市场监督。
在会上,多家企业展示最新研发成果。恩捷股份披露其第三代干法隔膜已实现12μm产品量产,热收缩率控制在3%以内;星源材质则宣布开发出耐高温干法基膜,可适配半固态电池体系。中兴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备国产化与工艺改良,当前干法隔膜综合成本较湿法路线低25%-30%,但需突破厚度极限与一致性难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干法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42%,在储能电池领域渗透率突破35%。此次会议被视为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标志性事件。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若八大企业严格执行产能管控,预计2026年行业集中度将提升至85%,有效缓解当前50%产能利用率的结构性矛盾。
会议尾声,与会企业共同签署《行业可持续发展承诺书》,并计划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产能预警、技术共享、联合采购三大平台。这一系列举措或将重塑全球锂电隔膜产业格局,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信息来源于企业公告及行业协会披露文件,市场分析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