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8月21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达783750元/吨,单日涨幅6250元;氧化钕均价642500元/吨,同样上涨6250元。这一价格波动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与风电行业的双重需求爆发,叠加全球稀土供给格局的深刻调整。
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钕磁体成为"绿色心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渗透率已达44.3%,远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025年20%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成为全球稀土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
钕铁硼永磁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与新能源汽车产量呈正相关。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单台电机钕磁体用量约2kg,按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2000万辆估算,仅此一项就将消耗4万吨钕磁体,相当于2024年全球稀土开采量的10%。
风电装机量激增,稀土需求再添新动能
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2025全球风能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接近80吉瓦,占全球总量的70%,累计装机超520吉瓦,基本达到全球总量的一半。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139吉瓦,其中海上风电占比将提升至12%。
风电发电机组对钕的需求同样显著。以3MW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为例,单台需使用钕磁体约600kg。按2025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139吉瓦计算,将新增钕磁体需求约2.78万吨,进一步加剧稀土资源紧张。
供给端收缩:政策收紧与资源瓶颈叠加
在需求端爆发的同时,全球稀土供给却呈现收缩态势:
政策收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2024年6月实施《稀土管理条例》,强化资源保护与出口管制。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近期发布的教师招聘公告,虽不直接关联稀土开采,但侧面反映地方政府对稀土产业链人才储备的重视。
资源瓶颈:缅甸矿进口锐减87%,叠加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导致全球稀土供给增速仅5.88%,远低于需求增速。盛和资源等龙头企业通过海外布局扩大产能,但新项目投产需至2025年9月,短期供给难以快速释放。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龙头股表现分化
尽管钕价持续上涨,但资本市场反应复杂。8月21日,稀土永磁板块震荡走弱,北矿科技触及跌停,金田股份跌停,东方锆业等跟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短期价格波动的敏感,但长期需求预期仍支撑价格。
盛和资源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成本+资源"优势成为市场焦点。其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178%,二季度环比再增15.5%,上半年预盈3.05亿至3.85亿元,彻底扭转亏损局面。公司通过海外布局锁定资源,长期年均产能预计达1.62万吨REO,资源自给率与利润天花板将大幅抬升。
未来展望:供需缺口持续,钕价或维持高位
综合来看,2025年全球稀土需求增速预计达15%-20%,而供给增速仅5.88%,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与风电行业的双重驱动下,钕价有望维持高位。盛和资源等具备资源自给能力与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价格中枢上移与市场集中度提升。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