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6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吨,延续了近期钴价的弱势震荡格局。这一跌势背后,是技术替代、供需失衡及政策博弈的多重挤压。
一、核心驱动:技术替代与供需失衡双杀
1.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化
磷酸铁锂(LFP)电池崛起:市占率达75%,完全规避钴使用,直接压缩钴需求增速至12%。
无钴电池技术突破: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蜂巢能源无钴电芯实现量产装车,2025年无钴电池市占率预计达18%。
消费电子复苏有限:尽管折叠屏手机、AR/VR设备带动钴酸锂需求增长21%,但单机钴含量提升40%仍难抵消动力电池领域需求萎缩。
2. 供应端:刚果(金)政策与印尼产能博弈
刚果(金)出口禁令反复:2025年2月宣布暂停钴出口4个月,后两度延长禁令,但本土精炼产能不足导致实际供应减少有限。
印尼低成本供应冲击:印尼MHP项目钴成本低至15820美元/吨,较中国冶炼企业低37%,2025年对华出口占比飙升至99%。
3. 政策与成本压力
欧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起30%本土精炼钴,推高供应链成本,部分企业选择提前锁定原料。
再生钴技术成熟:再生钴回收成本降低,对原生钴价格形成压制,2025年再生钴产量占比预计达25%。
二、未来走势:短期震荡,中长期或回归理性区间
1. 短期(1-3个月):政策与需求主导波动
刚果(金)政策变量:若禁令延长或实施配额制,叠加“金九银十”备货潮,钴价可能反弹至27万元/吨;但印尼新增产能释放或抑制涨幅。
技术替代风险:固态电池(2027年试产)若采用富锂正极材料,可能进一步减少钴用量30%,长期需求预期被下调。
2. 中长期(1-3年):供需再平衡与技术替代
需求韧性: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及高端制造领域(如航空航天、核医学)的需求增长仍支撑钴价,但增速受技术替代限制。
供应多元化:印尼等新兴产区的产能扩张可能导致2026-2027年供应过剩,价格中枢或回落至25-35万元/吨区间。
技术革命:无钴化技术普及将推动钴从“稀缺资源”回归“普通工业金属”,长期价格或承压。
3. 投资策略建议
短期交易:关注刚果(金)政策动向及下游补库节奏,波段操作为主。
长期配置:布局再生钴技术及资源回收企业,对冲原生钴价格波动风险。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