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长江现货1#白银均价报收9215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0元;截止11:00沪银主力2510合约上涨71元至9230元/千克,涨幅0.78%,成交量显著放大。这一波上涨背后,既有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支撑,也离不开工业需求端的强劲拉动。
一、市场核心驱动因素解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
当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释放明确信号:美联储倾向于9月开始货币宽松,降息路径可能从原先预计的10月提前至9月。市场普遍定价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超过75%。降息预期下,美元指数短期承压,持有白银的机会成本降低,推动资金流向贵金属市场。
工业需求持续爆发,光伏产业成核心引擎
白银的工业需求占比已超50%,其中光伏产业用银量激增。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450GW,同比增30%。每GW光伏电池需消耗约10吨白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生产国,2025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45%,直接拉动白银工业需求。此外,5G通信、半导体封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白银的需求同步增长,2025年工业需求占比或突破55%。
通胀预期与地缘风险共振,避险属性凸显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服务成本成为主要推手,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均有所回升。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局势紧张、俄乌冲突持续等风险事件,推动资金流向白银等避险资产。
二、短期波动与长期逻辑:高位震荡还是突破上行?
短期看,三大变量决定方向
美联储政策节奏:若9月降息落地,美元可能承压,白银或挑战38-40美元/盎司;若降息幅度不及预期,需警惕回调风险。
光伏装机进度:中国“十四五”光伏规划要求2025年装机量达500GW,若实际装机超预期,白银工业需求或再增5%。
地缘局势扰动:中东冲突若升级,能源价格上涨将推升通胀预期,白银“抗滞胀”属性或被二次炒作。
长期看,供需格局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全球白银供应端增长乏力,受矿石品位下降、环保政策趋严及罢工事件影响;再生银供应因欧美“绿色新政”推动电子设备以旧换新而收缩。需求端,光伏、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需求持续爆发,叠加白银作为贵金属的避险属性,长期供需矛盾或进一步加剧。
2025年的白银市场,已从“黄金的影子”蜕变为“工业+金融”的双料明星。短期看,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风险及工业需求增长构成支撑,但需警惕美元反弹及获利盘了结带来的波动。长期看,在全球“高债务+低增长”背景下,白银的“抗滞胀”价值及工业需求刚性,将持续推动价格中枢上移。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