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长江现货1#电解锰均价达15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0元,这一价格异动背后,是政策红利、需求井喷与收储政策的三重共振。
政策驱动:免税清单与收储风暴双重托底
欧盟9月9日生效的豁免清单未明确要求绿电追溯,中国85%锰制品因此符合免税标准,直接降低企业成本约8%-12%。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提升了国产锰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刺激了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紧急追单1.8万吨,形成需求端第一波冲量。与此同时,发改委第三批30万吨收储提前启动,首批12亿元资金直达企业账户,相当于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收储直接减少流通库存,叠加第二批27.7万吨收储资金已消化56%库存,供需平衡被打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8月电解锰出口量同比增长18%,其中对欧盟、东南亚免税订单占比提升至65%,政策红利已转化为实质性需求。
需求井喷:新能源巨头竞速与钢铁业微调
需求端呈现"双引擎"驱动格局。宁德时代重启采购并锁定南方锰业3万吨产能,比亚迪则收回钠电池减锰计划,转而加大磷酸锰铁锂布局,秦L单月装车量破4万辆,高端锰制品溢价率扩大至22%。这两大电池巨头的战略调整,直接推高动力电池领域电解锰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至18%。钢铁行业虽整体需求增速放缓,但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对电解锰的刚性需求仍存。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建筑用钢需求疲软,但基建项目开工节奏放缓被新能源用钢增量对冲,整体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
供应收缩:限电与产能重构的双重压力
供应端受多重因素挤压。云南限电导致楚雄州35%产能冻结,电价0.67元/度已碾碎中小厂利润空间,复产率不足15%。而宁夏天元等龙头企业获发改委输血,复产率高企,行业集中度CR5突破50%,形成"寡头控盘"格局。全球视角下,印尼纬达贝园区40万吨锰铁投产虽冲击亚洲市场,但中国通过"矿产+加工"一体化模式巩固资源控制力,海外基地产能占比达25%,有效对冲进口冲击。
趋势展望:绿色壁垒与技术变革的长期博弈
未来价格走势将受三重因素制约:欧盟碳关税倒计时使出口成本增200欧元/吨,加蓬Eramet港口锰矿库存激增至85万吨,随时可能低价冲击;固态电池无锰化趋势、氢冶金技术减少炼钢锰耗等潜在替代方案形成长期压力;但磷酸锰铁锂与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争夺、锰基富锂材料研发突破,又为需求注入新动能。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2025-2027年电解锰价格将呈现"短期震荡、长期上行"特征,波动区间收窄至14000-16000元/吨,地缘风险与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变量。
这场由政策、巨头、收储共同导演的价格异动,既是短期供需失衡的映射,更是行业长期变革的缩影。在新能源需求增长与国际贸易压力的双重挤压下,电解锰市场将呈现"需求增速放缓但总量增长、供应多元化但集中度仍高、价格波动收窄但地缘风险犹存"的特征。对于产业链企业而言,构建弹性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治理,方是应对变革的关键。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