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71000元/吨,单日上涨1000元,较年初171000元/吨,上涨58.5%。这一变动背后,是刚果(金)出口禁令延长、全球新能源需求激增及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价格上涨核心动因:供应收缩与需求爆发
刚果(金)政策“断供”效应:作为全球75%以上钴资源的供应国,刚果(金)自2025年2月起实施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并于6月21日延长至9月22日。此举直接导致全球钴供应缩减约20万吨,占年需求量的40%。国内电解钴库存降至3000吨低位,钴中间品到岸价跳涨至18美元/磅,推动国内钴价快速攀升。
新能源赛道需求激增:新能源汽车领域,三元锂电池虽面临磷酸铁锂成本竞争,但高端车型对高镍三元材料的依赖仍支撑钴需求。2025年全球钴需求预计达29.2万吨,同比增长9.77%,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同样拉动了钴需求,国内大规模储能项目落地及海外政策推动,储能电池用钴量激增。消费电子领域,折叠屏手机、AR/VR设备单机钴含量提升40%,带动钴酸锂正极材料采购量环比增长21%。
未来走势:周期性上行与风险并存
短期强势延续:刚果(金)禁令持续至9月底,叠加国内“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钴价或维持高位震荡。华泰证券预测,若禁令严格执行,2025年全球钴供需平衡将由过剩转为短缺,年底前电钴价格有望突破30万元/吨。
中长期看涨逻辑:从2025-2027年周期看,刚果(金)若实施出口配额政策,钴供应将进一步收缩。2026-2027年全球钴供需预计分别短缺1.7万吨和4.1万吨,价格中枢或上移至35万元/吨以上。印尼新兴产能虽扩张,但其低成本钴中间品仅对传统供应形成局部冲击,难以抵消刚果(金)减产影响。
技术替代风险需警惕:固态电池量产线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若渗透率提升至10%,钴在动力电池中的用量可能减少15%-20%。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替代效应亦需关注,但其能量密度不足仍限制其全面替代钴的可能。
行业格局重构:企业层面,洛阳钼业、腾远钴业等通过上游资源布局、中游技术升级及下游回收闭环构建竞争优势。例如,腾远钴业在刚果(金)新建湿法冶炼厂,吨钴成本降至6万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通过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形成资源闭环。
综上,钴价上涨是供需失衡、政策干预及技术迭代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刚果(金)政策与新能源需求仍将主导价格走势;中长期看,技术替代与产能扩张的博弈将决定价格上限。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刚果(金)政策动向、新能源车渗透率及电池技术突破进展。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